大家双减后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您是否因为双减反而变得更焦虑了呢?
目前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
孩子现在苦吗?
我们做家长的可能会说,我更苦,我天天是为了谁啊,我忙上班,上班回来还要辅导作业,做家务,等等。
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我们在做饭的时候总有人指指点点,你这个油放得有点多,哎呀,这个盐不能这么快加,火太大了,要不停地翻炒?
假如我们做饭时候真的有人这么唠叨,这菜还要抄么?我们肯定很想说,你来炒算了。
可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或多或少要经历这个让孩子添乱添堵的唠叨,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再好好想想,能否说出三件孩子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
可以吃麦当劳肯德基一个星期吗?
可以没日没夜看手机一个星期吗?
可以打游戏吗?
可以不作业吗?
课外班可以不上吗?或者说可以自由选择吗?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他是自愿的呀,我征求过他的同意了呀。
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注意到,你是各种说,最后孩子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答应。
试问,孩子没有自由地选择,他能自由地发挥吗?他的创造力能突显吗?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没那么强呢?
很多家长的做法,喜欢用物质满足去诱惑孩子完成某项事情,其实这是很可怕的诱因,因为物质的满足是转瞬即逝的,下一次的任务只能用更大的物质诱因来满足。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的口头禅会说:没意思,太无聊。
缺乏生活乐趣和活力,离家出走的少,黄金的年龄缺乏旺盛的生命力。
他们的生活,除了作业,补习班,学校,家中,都没时间出去走走,太无聊,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
一个没有自由的孩子怎么有生命力。
这里我们的父母应该做什么,在双减之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发挥家庭教育的角色。
不要觉得做饭的成功永远比不上学习的成功。
不要觉得运动的成功比不上上学的成功。
更不要觉得喜欢阅读的孩子比不上学校学习好的学生。
。。。
以上通通是父母的担心和恐惧,导致了各种的焦虑,从而变相嫁接在无辜孩子的身上。
那到底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的动机,也就是学习的内驱力。
1,我们可以爱做家务的孩子,因为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感受到责任感,感恩的心,利他之心。
当有了利他心的时候,孩子的幸福感会被唤醒的。
每天可以做三件事来利他的行为,孩子的情商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心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广。
关系也能让孩子情商高,通常大家庭的生活,孩子的关系能处理很好,在关系中更能体会生命的意义。
2,多运动,运动是释放压力和情绪的最好方式之一,当运动时候,体内会分泌一种兴奋因子多巴胺,能够舒缓情绪,所以通常爱运动的孩子生命力很强,也很活泼开朗。
3.多阅读,阅读可以激发思考,可以提高理解力,如果爱阅读的孩子,通常成绩不会差,在任何学科都能得到很好的助力作用,比如,数学,往往不是不会计算,而是没有理解到位。
让我们家长从家教老师回归到真正的父母角色,这里也顺带提一下父母的三重角色,养育着,陪伴者,引导者。
让全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能茁壮的成长,做那个属于自己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