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孟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华杉讲透】:“程颐注解说,所谓‘作为’,是一种选择。只有选择了不做什么,才能选择做什么。所谓‘有为’,就是在一个地方压倒性投入大量的时间。所有成功靠的都是对时间的投入,所以必须坚定地不花时间在其他地方,才能把时间集中到需要有所作为的地方。”
我之前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句故弄玄虚的话。现在明白,作为在何处是自己的选择。关键不是选择作为的客体是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好和选择,关键是「有为」是一种压倒性投入的状态。只有压倒性地投入在有为的事情上,同时抛弃不为的事情,才有取得成绩的可能性。
0815觉得自己在理往往是一种错觉
《孟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华杉讲透】:“孟子认为,当你爱一个人,希望他来亲附你,可他却不跟你亲近,那你不能去怪他,而是要反躬自省,是不是对他的仁爱还不够?万事不遂,都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解决之道。当我们希望他人听从自己的意愿,可他却不听时,也要反躬自省,是不是自己的智慧还不够,有些处置还不恰当。觉得自己在理,代表正确、正义,往往是一种错觉。”
前天公司培训,老师说:不公平是一种幻觉,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贡献。在工作中要秉持的心态是:只记错误,不计功劳。当然公司对你们是只计功劳,不记错误,公司给大家改错的机会。
其实这句话对我的触动蛮大,因为我发现自己有些时候的情绪的确来自于“不公平”,计较付出与回报。这是两面的,一方面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眼前这件事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所以才会如此地在意投入了多久,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当自己有更想做的事情的时候,那件没那么想做的事情占用自己太多的事情,当然是不情愿会去计较的。其次,对自己来说,只记错误,不计功劳,是非常有效的转变视角的思维方式。觉得不公平,还是因为认为自己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内心会有失衡的情绪和感受。这是非常影响做事状态的。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类似的。对自己,只记自己的错误;对他人念他人的好,记他人的功劳。如果外界并不能给出善意的回应,依然只能反求诸己、改变自己,因为向外求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