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师 何亚珂 郑州 坚持原创分享第822天 2019.06.07 星期五】
向孔子学习做老师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回想当下课堂的特点,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的时候,老师直接就把答案告知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学习没有主动性的,不教。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与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心情舒畅,在彼此的交流和互动中,总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与学习不主动的孩子在一起,尤其是和主动的孩子有同样要求的时候,彼此都是一种煎熬。
由此看来,孔子是个有脾气的老师,绝不像我们今天的老师一样,天天和学生泡在一起,扣、抓、bia,彼此耗时耗能,孔老师应该是理解不了耐受不了的。那该怎么办呢?正如手中的沙子,手握沙逃离,手捧沙回聚。放手,也许会有更好的发现和收获。
通过论语的文字,我们知道孔子教什么,不教什么。师徒讨论仁,讨论礼,讨论孝,讨论君臣兄弟之道,讨论修身齐家,但是,我们就是看不到学生问孔子知识问题。看来,孔子教给学生的都是“道”,而不是专业的“术”。
无论怎样,正如鲍鹏山先生所言:教育,至少要以教出好人为第一目标;做人,至少要以做个好人为最低标准。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论语·公冶长》
学生宰予上课的时候睡大觉,被孔老师大骂,把学生道德、行为和成绩的真相告诉他,让他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意识到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承担自然后果。也许,这才是自然的教育。
现如今,新闻中有个别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发生极端事件的,老师自然成了被社会舆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挺火的,告诉孩子,一定要珍惜手执教鞭,眼睛放光的老师,其背后都是满满的爱。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进步,怎么做老师也在不断地调整着。无论怎样,老师的存在也都在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忘本来,才更更好地面向未来。向至圣先师孔子学习,传承古德智慧的同时,也能够统整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