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不同》是一本心理学科普读物,讲的是如何通过MBTI人格类型测验工具进行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该工具由美国的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迈尔斯母女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很多男人离开工厂奔赴战场,女人们不得不走出家庭到车间接替男人遗留下来的工作,此时迈尔斯和布里格斯母女俩便开始思考能否用人格类型理论对这些毫无相关工作经验的女性进行分类,进而把她们安排到最匹配的工种上去,使她们感到最舒适、工作效率最高效。母女俩经过一年日常观察对事物的分析归纳总结,迈尔斯和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测验工具(简称MBTI)诞生了。它的功能正如它被发明的初衷,帮助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类型,并指导最大程度的人格发展、潜能发挥、功能利用。如果你也好奇为啥自己有时候在某些群体总是格格不入,经常看不懂别人对同一个问题的打开方式、摸不透为什么团队的人总不能站在同一条战线思考问题,《天生不同》一定会为你打开一片新的认知天空。
MBTI人格类型按“内倾-外倾、感觉-直觉、思维-情感、感知-判断“4个维度识别和区分。
1、内倾I-外倾E,是我们获取能量的方式,内倾型喜欢独处、安静,擅长内心思考;外倾型喜欢与人交流,跟别人互动,通过外部释放和汲取能量。
2、感觉S-直觉N,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感觉型的人喜欢通过五官—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体觉,自身感受和体验获取信息、相信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过去的经验;直觉型的人则倾向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相比较存在的客观事实,更关注未来各种可能性。
3、思维T-情感F,是我们获取信息后,处理信息的依据和选择的方式。思维型的人以事为中心,真假对错第一,逻辑之上,客观公正;情感型的个体以“人”为中心,在意对人的重要程度和影响,以人为本。
4、感知P-判断J,是我们选择应用的生活方式。感知型的人自由随性,不受约束,擅长临场发挥、时间计划性不强;判断型的人则喜欢规划、有条理,一切按计划执行,掌控欲望强。
每种维度不同类型组合形成16种人格类型,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和画像。比如ENTJ—李嘉诚,外向、直觉、思维、判断,能明察事务中各种可能性,深谋远虑,并能一针见血发现问题,迅速找到改进方式,策划周全并发号施令,是极为有力的领导人、决策者。
了解MBTI,有意识的从人格类型角度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相处将顺畅很多,很多不能容忍的地方不再那么轻易激化引发冲突。
我自己深切的感受来自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自从我们高中毕业各自上大学、工作,十年不止,期间并不常联系,总共五六次电话,每次都是姑娘心情郁郁不欢电话我,主题永远关于同事、工作氛围、家庭关系,她告诉我周围同事的行为表现,如何对她心存芥蒂、不友善,同事之间如何猜忌攀比、不学无术等等,郁闷。我劝她接受不了换个环境。姑娘又担心结束父母安排的工作,家里跟她断绝关系。几年下来姑娘的“心病”像颗不定时炸弹,不喜欢同事又不敢破坏和父母的关系,不断自我斗争。慢慢的,我也不再有激情倾听她的抱怨。一方面当时的我无法理解她为什么那么关注外界关注周围的人在意关系,做好自己,完成自己该做的事不是更重要吗?难道这不是在逃避问题、推卸责任?另一方面如果家庭关系表面的和谐需要牺牲自我,这样是值得的吗?幸福吗?这些不解和常年下来的劝说无果渐渐让我失去耐心。
当我了解MBTI中关于个体在意识层面的自主行为,要么是感知的结果要么是判断的结果,其中一项功能主导并统筹着自己生活时候我意识到:我同学的主导功能正是外倾的F,意味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的环境,情感上的关怀是她最在意和需要的。她更愿意在情感的主导下按照情感的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的人生。一个热情、积极帮助别人喜欢被认同,需要获取别人大量正面评价实现自我满足,极度厌恶冲突和批评的人却在不能发挥情感优势的关系和环境中,自然是最痛苦的事情。当我跟她分享MBTI,帮助她认识自己的人格类型,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她的潜能、最适合的工作类型和环境,她不再那么纠结,改变也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在关系上也更融洽了。
除了认识自我和交流沟通,MBTI在其他方面如婚烟选择、学习风格、职业生涯、团队合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选择人格类型维度更多的伴侣相对可能摩擦更少;S型的人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适当去锻炼和发展内向审视的洞察、激起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建立关系和连结;尽量到能发挥自我主导功能的领域工作并发挥应用到极致;建立功能类型互补的团队合作。正确运用MBTI会帮助我们人生中做出更多正确的选择,而正确选择越多,人生也会更幸福高效。
而人格类型的N、S这个维度3岁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而J和P这个维度青春期才会发展。无论哪种偏好和倾向都有他的应用场景和被需要的时候。儿童时期无疑是发展健全人格类型功能的黄金时期,保护他们的优势功能、最大程度的开发和最长时间发挥将会发展越来越强大,表现更优秀。早期时候适当关注弱势功能的发展,对以后的主导功能的发挥也会起到很好的平衡和辅助作用。
所以尽量给孩子创造适合他们的环境、多给予孩子积极引导和正向的肯定,帮助他们建立充足的自信和不断变得更好的动机,创造机会,帮助儿童时期在人格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