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是皮匠还是和尚?》——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群体对个体是助长作用还是干扰作用,还要看个体是否喜欢群体工作,如果他喜欢独自工作而不喜欢群体作,那只会有干扰作用而不会有助长作用。社会干扰现象在生活中很帝见。群体是促进还昌阻碍个体智慧的发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恰当地利用它。在一个班级群体中,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现象对教师的启示是:根据任务类型确定完成形式。在分配学生任略时,一般简单性的任务应该明确分Ⅰ,责任明确,让大家一起同完成,复杂性的工作则应该在集体讨论后给其单独思考的机会。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喜欢独自学习,就要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减少社会干扰。而有些学生喜欢和其他同学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则应为他们多设计和创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因受益于相互鼓励、启发,而产生社会促进。
《淹没的责任》——群体去个性化。群体去个性化是指个体淹没在群体之中,减弱了社会对其的约使,为个体从事反常的行为创造了条件。作为一种宽容的艺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去个性化”教改学生的问题行为,感化学生。教育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医能减少“去个性化”的程度,让所有学生都清楚有关规章制度,明白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处在他人的监督之下,使每个人都难以逃避自己的责任。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去个性化”现象,比如,让做错事的孩子改过自新;多创造匿名情境或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对于比较内向、孤僻的学生就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热闹的、激烈后活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展示自己性格的另一面。
《群体倍乘器》——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的后踝人们对事物趋于极端,从而无法得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更易造成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比在开班会等班集集体讨论中,教师就应该有这种群体极化的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勇干作出创新性的发言,这对于避免观点起向极端,最终得出恰当的结论显然是极为有益的。当今社会的学生受网络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网络中的群体极化使得其中的观点往趡向极端,学生脆弱的判断力决定了他训很容易接受这些观点,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或许有危害的误导。作为教师,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上的观点和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向其解释网络观点更易走向极端的原因,也即群体极化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对极端观点的免疫力。
《囚徒的两难选择》——博弈效应。称之为支付或策略选择。你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而其他人的选择也考虑你的选择;你的结果不反取决于你的行动选择,同时也取决于他人后策略选择。“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已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衡”引发的思考: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教育改革存在阻力,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博弈现象,每所学校都面临着囚徒的两难选择。如果自己的学校先行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其他学校却仍然实施应试教育,大大提高了升学率,自己的学校就吃大亏了,甚至难以生存下去。所有学校选择了“非合作博弈均衡”,虽没有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也不至于是威胁到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