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的羞辱、责难和痛苦的言语斥责孩子时,孩子会下意识觉得自己无从归属,没有价值,进而两人会陷入”报复循环”。
2、孩子的错误行为中,也有你的份,所以你要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3、启发式提问和正面管教的方式,能引发孩子的合作。从承担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并且注重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注重于不良行为或惩罚。
4、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关注=归属感
寻求权利——权利=归属感
报复——我得不到归属,你也同样要受到伤害
自暴自弃——我不可能有所归属,所以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而不需要用错误的行为。
5、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
6、大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反击,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惩罚只能使报复循环永无休止。
7、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目的时,我们只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而没有对其行为背后的观念做出反应。
所思:
1、我们总想通过批评指责让孩子改变他的不良行为。最后导致孩子没有归属感价值感,形成报复的死循环,青春期叛逆就是明显的案例。
2、家长总认为那都是孩子的错,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不良行为自己也负同等责任,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改进自己,进而帮助孩子改变。
3、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上面的错误行为,没有看到冰山下面孩子的真正需求,所以我们只想改变行为。我们要留意孩子是寻求关注、还是争夺权利、还有他在报复还是自暴自弃。
4、不断鼓励,看到孩子的优点,正面强化,他才能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