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五一假期,囫囵吞枣地读完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成尚荣先生是我们江苏人,是一位教育大家,对于他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合上书本,我不由反思:读完这本书,我究竟明白了些什么?感悟到了些什么呢?虽然感觉自己水平有限,或许无法言及其精要,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记一笔流水账吧!
何谓儿童立场?
“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儿童立场”即是指就是把儿童当主语,一切从儿童出发,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
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有自己的立场,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才会有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如果抛弃儿童立场,站在另外的立场上,教育很可能是一种“伪教育”、甚至是“反教育”。
《儿童立场》这本书,就是成先生对他所认定的价值的精彩阐述,他用了四辑文字,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剖析了“儿童立场”作为教育基本面的重要性,还有如何做到的策略引领,更指出了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的儿童研究视角的确认、调整与发展走向。
怎样坚守儿童立场?
到底怎样做才是坚守“儿童立场”?书中第一辑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换句话说,认识和发现儿童就是“儿童立场”。
首先,要研究儿童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甚至可以说,教育家首先是儿童教育家,说到底是儿童教育家。
成尚荣先生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他用12个字来表达这项研究的主题: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
是的,儿童不是书本或者研究者口中的符号和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生命。感性,极具想象力,思维是跳跃型的;直接,情绪比较容易直接流露出来,有的时候是直指人心的。敏感,善于找到事物之间的不同;单纯,能给人很多启发。更多的是多样发展的可能。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研究儿童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其次,要落实在具体教育教学行为中。
儿童立场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实实在在,有自己的落脚点和载体。教育行为是儿童立场的落脚点,也是儿童立场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儿童立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儿童立场。
我们要让儿童有更多体验的机会,更多发出自我声音的时间。让儿童的创造力得以舒张,想象力得以奔放,个人能量得到释放,进而让儿童成为他自己。
音乐教学中怎样坚守“儿童立场”?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不自觉地会思考:站在学科本位的立场上,音乐教学中应该怎样坚守“儿童立场”呢?
太多了,简直一言难尽。
首先,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当前,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学陷入一个怪圈,由于师资配备、学生分班、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音乐教学往往是断层的,没有连续性。音乐教学缺乏一些硬性的技能指标和评价方式。学生的水准参差不齐,很多音乐老师跟我讲,感觉每年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音乐课都需要从头教起。
现状不容否认,但如果我们能静心思考,就会明白,这是体制不完善,学科建设不完备带来的问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接续教起来。基于所教授班级现有的水准,通过科学地设计,尽我所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这是我们音乐学科坚守儿童立场的一种选择。
其次,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在备课时要考虑到所教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比如,当一个问题提出来,没有学生举手回答时,说明“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不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或者以学生的思维水平无法理解和回答。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有站在儿童立场的角度来思考和预设。
最后,体现在教学行为上。当前,各种各样的艺术课外比赛和活动不胜枚举,比如我所在的县区近期举行的活动有“江苏紫金合唱节系列比赛”、“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六一儿童节系列文艺比赛”等等。
怎样智慧地、从容地对待这些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儿童立场。我们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避免让孩子成为教师获奖或者学校展示的工具。我们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怎样做最利于孩子的发展。
我们只要坚守“儿童立场”,一切从孩子的成长出发,也就找准了正确的坐标和方向。
“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立足于儿童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活教育。就让我们追随成尚荣先生的脚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陪孩子们一起站立在课堂中央,只有这样,才是你和我最闪亮的“儿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