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扎根乡村——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径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对于大学刚毕业就参加工作的选调生而言,这句话极具现实意义。2023年7月,经房道镇党委、政府选派,我作为选调生到七道村任村书记助理,开启了我的驻村历程。

        房道镇是看着我长大的地方,能回到家乡工作感到很开心,可是到村任职前我内心充满了困扰,一方面,自己开心能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怕做不好工作可能会遭到大家的质疑。我们村书记和我母亲年纪相仿,且她正好有个孩子和我一边大,她经常在老乡前介绍我说“我孩子和小范一样大,我都能当小范的妈咯”进而以此拉进我和老乡的关系,在这人生地不熟之际能够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这不经让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把七道村当做家来建设,服务家乡、为家乡发展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内心要把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不竭动力,争取早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干部。

        到村任职以来,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为村里规划建设的竹木产业园区的前期征地而努力,每天穿梭在老乡家中、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着实实在在的村情民意,了解村民不愿被征地的内情,和村书记一起解决老乡们的困难与顾虑,进一步加深了与七道村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自己也从最初一个懵懂无措、工作经验欠缺的应届毕业生,逐渐成长为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基层工作者,完成了工作角色上的转变。

       通过三个多月的工作实践,我深感基层工作的不易,个人也收获了许多。没参加工作之前的我充满稚气,缺乏集体意识,参加工作后发现单打独斗是行不通,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工作之后,我逐渐从“我”变成了“我们”。曾经作为学生的我可以随心所欲,不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但现在的我代表着基层干部的形象,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害怕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损害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为了能尽快跟上大家的脚步,不给同事拖后腿,我努力融入集体,主动向他们请教工作上的问题,认真听取大家对我的工作建议,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逐渐熟悉自己的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现在我们正一起努力,推动竹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发展乡村经济、开展“三争”行动而焚膏继晷。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选调生,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坚定信仰和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敦敦教诲中,深入基层、扎根乡村,握紧老乡们伸过来的手、接好老乡们端过来的茶、坐稳老乡们递过来的凳子,始终与老乡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老乡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老乡们的心坎上,增强老乡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老乡们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