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闲得无聊,于是去找强哥玩。
强哥的工作地点在林芝,而我在拉萨,得坐一个多小时的列车。
当列车缓缓驶过山南站时,我终于看见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因气候及海拔的原因,在拉萨四周的山野上,几乎看不到一星半点植被,只有在雨季那两个月,山上才会长出一点草,但也就“昙花一现”,雨季一过,它们便销声匿迹,这也是拉萨缺氧的原因之一。
沿着雅鲁藏布江行驶的列车,渐渐停了下来,林芝到了。跳下车呼吸的一刹那,新鲜的氧气仿佛游遍全身,顿感无比的舒适。林芝海拔比拉萨低700多米,仅有2900左右,在这里,感受不到呼吸的急促与压力,桃花节刚过,山间的绿叶愈发浓郁,正是绿肥红瘦之时。
强哥早已等候多时,坐上车,我们直奔目的地——鲁朗小镇。它位于G318上,是一个生态文化旅游小镇,今晚,我们将在那里暂歇。
又要征战高原了,我大口呼吸着这难得的纯净,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汽车紧邻山间公路来回盘旋着,道路并不宽,上是峭壁,下为悬崖,路牌提醒的“小心落石”更添胆寒,遇到大车还得小心翼翼的会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路上,我们就看见一辆“搁浅”的汽车,路边护栏已严重变形,要是车速再快点,就将万劫不复。山下,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已逐渐显现,与雅鲁藏布江交相辉映,展现着它的深邃、秀丽与壮美。
不久,两边林海的积雪逐渐变厚,呼吸也变得略微急促,我们到了第一个景点——色季拉山口。这里海拔4728米,四周皆是银装素裹,搭配无尽的林海,让人初尝“林海雪原”的滋味。据说这季节,山间盛产珍馐——蘑菇,但望着那陡峭的山崖,我们毅然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西藏原始教派中,每当有山口、河岸,总会出现大批的经幡。他们认为,这两种地方会出现神魔鬼怪,挂上经幡可以驱魔辟邪。公元五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与当地教派合并,衍生了藏传佛教。这时,挂经幡的意义已变为诵经,经幡每飘扬一次,便代表朗诵经文一次。此时,山口上铺天盖地的五色经幡,与皑皑白雪浑然一体,将山口妆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山口广场上,竖着一尊假山,底有碑文,刻着“7782”,此刻沿着碑后极目远眺,你便会发现它的所指——南迦巴瓦峰。很不幸,我们今天并没有窥见它的真容,此山山如其名,又名“羞女峰”,平素里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很难见其全貌。
灰心之时,凝望地面,只觉此刻的白雪变得亮丽了许多。于是抬头溯源,惊奇的发现头顶的奇观:日光被一圈巨大的光晕笼罩着,光线此刻也变得柔和起来,这便是特殊的光学现象——日晕。是阳光穿过大气中的冰晶,折射而成。俗话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果不其然,在我们离开色季拉山,抵达鲁朗小镇并安顿下来后,天空就开始乌云密布,不久,便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透过窗户,邻近的小河、随处可见的翠绿、远处积雪皑皑的山峰,随着雨势变得模糊起来。我静静的闭上眼,享受这片刻难得的宁静。
翌日清晨,我们早起,参观了这座深山里的静谧小镇。雨后,晨间的空气愈发沁人心脾,我们沿着镇间小河缓步走着,不经意间,就发现了河岸层层叠叠堆积的假山,这便是藏文化的玛尼石。与经幡一样,最初也是作为辟邪用,融入佛教后,也成为了藏族人民诵经的代表。所以你若在河边见到这种奇怪的石头,千万别随意翻动,它的存在,凝固着信徒们的虔诚与希望。
这座小镇里,还有着一座援藏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都是国内各地区人民、干部援助藏区的事迹、图片。西藏这一块人类净土,虽空气质量极佳,但海拔高、气候恶劣、缺氧、道路艰难不易开拓,一度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中央决定,组织各地区予以援助,于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铁路等工程陆续实施,各地干部驻扎西藏,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不少干部也因气候条件恶劣,不幸牺牲于此。西藏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街上、桥上,随处可见的领导人画像、大大小小的展览馆、各种纪念碑,便是有力的佐证。
小镇参观完毕,我们便动身返程了。雨后天晴,当再次途经色季拉山口时,突然听见一名游客指着对面,兴奋的喊道:“快看,它出来了!”是的,我们运气真好,终于看见了“羞女”的容貌。虽然太阳已升起,无法看见壮观的“日照金山”略微遗憾,但能亲眼所见它的全貌,确已甚幸。只见云离雾散,一座五指连山赫然展现在眼前,最高最长的“那一指”,如尖利的匕首一般,直插九天。在阳光的映射下,远处加拉白垒峰(7294米)上的积雪熠熠生辉,与南迦巴瓦遥相呼应,此奇景如梦中所见,亦真亦幻,令人迷醉。霎时,整个世界变得明朗起来,天边的流云、湛蓝的天空、林海融化的积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乍现无遗。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依依不舍的道别了强哥,我踏上了返程的列车。脑海中那些绝美的景色,久久不能散去。让人不得不感叹那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终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