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在我看来,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理论是对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走弯路或者犯错;第二,在一定条件下,理论往往是对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的正确认识。认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形成经验,总结教训,尽可能避免重复犯同一个错;第三,理论往往是对事物底层逻辑的解读,而一个认识越底层,它的可迁移性就越强,它的应用范围也就越广,这也是哲学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是把理论奉为圭臬,因为理论肯定有其局限性,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而是想说明实践过程不应该脱离理论,我们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就拿我自己举例吧,老师们一直强调要批判性阅读,那要怎么进行批判性阅读呢。我尝试思考批判性阅读的底层逻辑,从而思考出我自己的阅读策略。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抽象化以后不外乎就是理解、分析、判断和选择应用等几个部分。理解即理解阅读内容,这个过程我觉得需要包括内容定位。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其实有很多内容都不必进行批判性阅读,我按照自己需要把阅读的内容分为信息和知识两大类,信息只是娱乐性的(完全是自己划分后的理解,不同于书的解释哈),对自己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网络上大多都是这类,对于这类我的态度就是随便看一下。
另一类是知识类的,我又把这一类做了更细的划分,包括已认同的观点、知识类观点和新观点三大类,对于已认同的观点,我会做表达性的积累,观察它的表达和我能做到的表达有什么不同,我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的;对于知识类的观点,我会注意信息源,一定是要来自科学或是专业的论证,我才选择相信,不然我就只做了解;对于新观点,我会保持理性,识别它的理由和条件,包括作者说明的,或是未被说明的,符合正确的逻辑论证,我才选择相信。其他分析、判断等过程我就不写了,因为毕竟只是自己的观点,还有很多纰漏。
这就是我通过理论学习迁移应用在分析自己的批判性阅读过程上的例子,也是我觉得理论学习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