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在孩子成长中有什么作用?

一.亲和动机

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亲和需要引起亲和动机,而亲和动机则导致亲和行为。

亲和起源于依恋,早期的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即婴儿对双亲的出现有积极的反应,愿意和父母在一起的现象。

现在有的人的育儿观念是:当婴儿哭的时候,不要管他,让他学会独立,甚至有老一辈的人认为,不理会婴儿的哭,可以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方便以后好带等等。

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其实这种做法对婴儿来说特别残忍。因为婴儿有依恋,特别是对母亲的依恋。如果在他需要的时候没得到满足,会很容易缺乏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会对他将来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宝宝刚出生后,我们要尽量去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及时回应他。等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2岁,3岁他能听懂了,再慢慢地给他立规矩。

另外,父母的陪伴很重要,通过陪伴去提升孩子的亲和力,对他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

研究发现,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家长对子孜的自律训练越严格,其子女的成就动机就越强。 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劝告式前引导可以使儿童的成就动机发展较好,追求成功的热情较高。而过度的管束和限制则会使儿童的独立性较差,成人后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成就需要。

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这是其成年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

这让我想起我老公那边一个堂哥的儿子。从小父母对他的教育就是放养式的教育,父母经常出门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等等不管不顾,只顾给予他物质上的满足。同时,孩子在家,爷爷奶奶对他高度溺爱。最后这个孩子在学校,从逃学,打架等等开始,到了现在,因为持刀打架进了监狱……这一切,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父母能够重视对他进行严格的自律训练,他就会有更高的成就动机,或许就不会走到进入教育的那一步。

除此之外,社会氛围也会对个人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比如我们为孩子选择好点的学校,好的学习氛围对孩子也会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再或者说给孩子选择一些好的读物等等。

你给予了孩子什么,孩子反馈给你的就是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