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总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其实你的价值观列表里有:求完美和求认同。
1、完美主义
你希望“既可以要到这个,又可以保持那个”“既学好,又不难”“既可以获得,又不用付出”。
一个选择了“完美”的人,就是选择了“不损失”的人,背后真正的价值其实是“安全感”。因为值得去的地方永无捷径,困难重重,所以这种人也就是间接选择了“不可能”或者“累死你”的人。
心智模式:面对问题-安全-求完美-纠结不选择-拖延-事情变糟糕(要么必须选一个,要么就是2个都选不上了)-自卑-更不安全。这个模式每隔一段时间蹦出来一次,好像拦都拦不住的流氓,把她精心布置的生活场景重新打碎、扯烂。
一旦你有了“完美”的心智模式,就会看哪个目标都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你会一直等待一个“好的机会”,却在最后发现,因为常年纠结而物理,最后哪怕最差的都选不到了,不做选择往往是最坏的选择。
这些人最容易成为各种成功学、伪大师或骗局下手的对象,因为他们自己在心里已经给自己摆了一道--他们还真的相信值得去的地方总有捷径,免费的午餐到处发。
完美不指向“安全”-因为所有的完美都是减出来的,而不是加出来的。不用取舍的完美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幻觉。
随便在身边找一个人,问“你想要什么”如:
w:你想要什么
a:1000w
w:你有了1000w,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a:给老婆大房子,这样就觉得对她有交代了,我可以安安静静不上班,天天在家看书
w:如果你能天天在家看书,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a:那样我会慢慢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w:如果那样呢?
a:那样已经很好了,我不想有什么改变,我就希望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知识之外的感觉,是与情绪相连的信念,也被称为终极价值——所有对内心的探寻,都会走到一个终点:只要这样,本身就是价值。
为了达到这个状态,你需要达成很多外在目标--1000w、大房子、给老婆一个交代、不上班看书,这些都属于具体的目标,也被称为工具价值或替代价值。我们无法直接实现终极价值的时候,替代价值就是我们努力的路标。p266 摘自古典书籍《你的人生有什么可能》
我想说边干边学,别先去学,我坚信,如果你擅长某事,如果你想做x这件事,你可能会先去培养a、b、c等技能,认为它们以后会对做x有帮助,但其实应该尽快着手去做x,并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别让你越努力越远离。
你为自己的独立能做些什么呢?
比如说前面那个有这“赚1000w--智慧的入”,他会认为如果赚不到1000w,他永无可嫩成为智慧的人,这想法本身就缺乏智慧,1000w能否赚到,不仅取决于能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他无法独控。他的人生梦想建立在一片沙流之上,他心里的焦躁可想而知。
他也许没想到,成为智慧的人,除了在家看书,还有很多方式。一个追求智慧的人,在生活的任何空隙都能找到智慧;他也能意识到,除了大房子之外,还有很多方式让太太满意,最后他也许会发现,智慧之路其实并不遥远,生活和工作中有各种通往智慧的路;可以在下班路上坚持听自己喜欢的有声书,可以空出陪客户喝酒的一天时间去附近大学蹭课;可以和太太做一次深谈,发现她最需要的其实是多陪陪她。。他可以在这样的宁静和充实之下,慢慢成为一个智慧的人。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赚到1000w的概率也会大很多吧。
真正的高手,总在城市的任何角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