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条走惯了的路,只因为一次偶然看到了路边开花的树,于是你选择日日从树边经过,即使另外两条路还要近一些,即使是在万物萧条的冬日。你有没有一份做了许多年的枯燥工作,内容单调,升职无门,却因为种种顾虑,忍受这种消磨,一边抱怨烦躁一边继续烦躁的生活。甚至你可曾有一段多年前就已落幕的情感,迟迟不能前行,继而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生活里有种种习惯,有的能隐隐感知,有的根本不曾觉察。诚然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多时候却并不配备能量,反而像是困人的枷锁。就像封面所画的,大凡做事都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蹒跚起步、试探着前行、渐入佳境、自由的行走。习惯的力量更多的体现在后面的部分,掌握习惯的力量就是把握自我,锁链也可以变成武器。
如书中所说,习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缘由,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就是你某种行为的暗示。路旁花树暗示你选这条路,你从这条路经过是选择后的行为,而有别于另外两条路的风景就是你选择后得到的“奖赏”。于是你天天从这条路回家就是你养成的习惯。
养成这样的习惯又有什么好处呢?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查导航,问路,留心红绿灯和标志性建筑,熟悉的地方却不会。刚出门,走在路上的时候不自觉的转了两个念头,回过神来已经到楼下了,并不是说到熟悉的地方我们连路都不看了,只是没有刻意再看了,大脑用来想别的事了。习惯让我们释放了一部分脑力,同时暗示、行为、奖赏也让形成的回路更加的自动化。
现在我们已经简单的了解了习惯的运作原理,习惯的回路结构,下一步就是更轻松的去控制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枯燥是现象,不是问题本身。问题是我们想要是什么样的生活?因琐事缠身而烦躁,继而抱怨图一时之快,把自己陷在情绪的深渊里,有一天突然醒悟,但为时晚矣因为老之将至,混混沌沌过了一生。我想总不会是这个可怕的答案,没有人想过这样的生活,但却又太多的人是这样选择的。习惯有很大的粘性,人在习惯面前是蛛网上的虫子。比起改变来,抱怨比较容易;比起努力来,凑活比较容易。
当习惯难以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样当烦躁情绪侵袭的时候,相对于去抱怨,不如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读两页英语,听一段音频,学习一个知识点,把无用变为即可行动,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可能性,才是立身之基。改变行为并不是那么困难,些许改动就提升了为人的质感。
当你真正开始践行的时候,习惯会帮你看清事物的本质,会超脱了字面的理解,就像“不忘”并不是习惯孤独,而是“不忘”提供了某种暗示,远离可能的好与坏,会更加安稳,同时也远离了伤害。暗示是不一定正确的,更多时候是把思维圈起来了,跳脱不开已有的小圈子。所局限的不是一件事一类事,那会在思维里形成死角。
毕竟过去可以拿来缅怀,更多的是让你用来成长的。就像好方法是拿来践行的,不是拍着手说好棒好棒就管用了。
了解习惯的回路可以看到自己的局限,会因为过往的感情经历产生消极的暗示,是不是证明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内心里有逃避问题的习惯。也是因为这样的习惯,会不会在工作中也存在着拖延,在待人接物或者处理问题的时候,会不会有时候想的太多了……诸如此类,好像一下子拥有了一面照见前生的镜子。
人毕竟是在环境中成长的,所以一个人会因为什么样的自我暗示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似乎也都有迹可循。了解别人的习惯,不难成为一个沟通高手。
再多的也许就会失望了,因为习惯说到底是一种掌控力,所控制的无非是自己、他人和环境,而习惯又是难以改变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迂回的改变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期达到目的。更多的归根结底是无法改变的,石头还是石头,草根还是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