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一直是我喜欢的演员,很多时候,喜欢的人其实是你内心的一种投射。我喜欢某一个人,抛开感情里的期待,一般是因为她身上有我喜欢的特质。刘若英简单有才,汤唯漂亮文艺,马伊俐独立气场强,孙俪自控向内……所以总会有意无意的关注她们。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是刘若英在怀孕期间写的一本对话集,关于独处和自处与好友们展开探索。其实书写的过程,谈话的过程都是在验证自己的某些想法,刘若英喜欢独处,而她认为只有有能力独处的才有能力相处。默默为这样的观点点赞。
在上大学之前,我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好人,人缘好,成绩好,在人际关系里是招人待见的那一种。与人相处友善,并且从来不生气,最重要的是好说话,再直接点说就是不论做什么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性格的一个好处是,和人相处无害,但也真心无趣。
其实不是不生气,只是生气的时候都默默的化解了。可那个时候,根本不会正常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管什么时候脸上都是一副表情,后来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面瘫。
那个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是成群结对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做什么,看到那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的姑娘,心里默默的佩服,但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做这些的勇气,害怕被当成怪人。
上大学之前,为自己定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独立。有时候目标真的管用,反正我上大学前定的目标,上大学后基本都实现了。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也就刻意的去培养自己的独立,所谓独立,当然是从习惯一个人做事开始。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逛街。刚开始,一个人的时候,真的会觉得别扭,慢慢的开始享受一个人,那种感觉真的棒极了。你不用担心别人的感受,不用考虑别人的意思,不用顾忌别人的安排,自己想做什么,想去哪,想走多块都是自己说了算。享受到一个人的好,就不太愿意成群结队,当然,大学四年,交到的死党不多。
看奶茶写独处,时时引起我内心的共鸣,因为我了解她说的。独处的一个坏处,就是让别人没有了用武之地,我会默默的担心,独处多了会不会让别人孤立。但是没关系啊,反正我喜欢。
自己有了那种独处的能力,喜欢上独处,就会希望生活中有喜欢独处的伴侣。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他最近开始一个人住,说到独处的话题,他说自己最近才意识到,只有自己先学会独立,有独处的能力,才能有能力和另一个人好好相处。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有这样观点的异性。我相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大家会越来越认可这样的观点。
独处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相处中迷失自我。一个人的孤单好过一群人的孤独。即使在亲密关系中,俩个人过了激情期,过了无话可说的阶段,还是会陷入沉默,陷入那种无言的孤独中,每一段关系都会这样,即使这样也无需惶恐,敢在对方怀里孤独才是真的亲密。
真心觉得,在如今的社会,想要独处其实不难,放下手机,远离网络就可以独处。之前一直想要真正的独处,但困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其实这只是借口,能远离网络才是独处的第一步。
试着这样去做,远离网络,关注身边,关注眼前。
行壹 2016.03.10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