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克制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的几件小事,重点追忆,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这件事,倾诉他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想念。这寥寥几百字没有如歌的泣诉,没有刻意的描摹,却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母亲的动作,母亲简单的话语,正是这种具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蕴含深层无私的母爱和奋斗不息的精神,而细节描写恰恰是学生习作中容易缺失的部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该抓住细节描写,通过朗读指导,学生披情入文。
一,默读第1段,圈画出能体现出作者暴怒无常的具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突然”,表示在极短时间发生,出乎意料。“猛地”与突然同意,两个词语具体的体现了“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中的“无常”二字。
“砸”、“摔”、“狠命”几个动词,看得出力量大,是因为内心的悲痛无法抑制。
“喊”声嘶力竭大声说,是对生命绝望的呐喊。
重读以上这些词,体会“我”双腿瘫痪后的绝望、暴躁。
21岁的年纪,本应有健硕的身躯,能为家庭遮风挡雨,却突然之间双腿瘫痪了,灾难的降临如疾风骤雨,作为母亲她又会怎样应对呢?
二,研读母亲相关语句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这三个叠词,写出了母亲,让“我”发泄痛苦,又不想让我知晓她的难过。“躲”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心疼。这些卑微的举动背后掩藏的是母亲的隐忍,母亲的良苦用心。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儿都死了。“都”全部,不是一两种花死了,是全部死去。“自从”说明我的腿瘫痪后,母亲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无暇顾及她的花,无暇顾及自己。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这是母亲的动作描写,应该用较快速度朗读。第一处“好好活”重读“活”,第二处重读“好好”。对母亲来说,孩子的痛苦在她那儿是双倍的,她的心里有着无尽的苦楚,但依然要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央求”要读出小心翼翼,商量的口气。这就是母亲,处处照顾儿子的情绪。“喜出望外”母亲因为儿子愿意去看花,就特别高兴。这就是母亲,这样容易得到满足,可见平日对“我”的担忧有多重。“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因激动而坐立不安。这就是母亲,仅仅因为儿子答应去看花,如此的不知所措。
(5)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样,她比我还敏感。前一部分要读的高兴,句末欢快的语调戛然而止,母亲因失言而陷入痛苦的现实和无奈之中。
三,总结。表现亲情的文章,很少写大的天灾人祸,因为爱,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