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新比赛能快速收集到一批创新想法,所以是很多企业优先采用的方式。但往往只是过程热闹,不落地。为了避免创新比赛虎头蛇尾流于形式,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端到端的创新比赛管理流程。
前言
上一篇文章《创新只有通过比赛吗?-多元化创新模式》中我们指出,多元化创新模式有很多种:技术驱动模式、小团队模式、孵化器模式、VC资本模式,创新比赛只是小团队创新中的一种,但毋庸置疑是,创新比赛也是最火的一种方式。不过,不少创新比赛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流程繁琐、周期长;以文案材料为主,缺少MVP市场验证试验和运营效果数据的展示,创新价值的判断比较模糊;评审方式单一;公布完获奖名单后没有落地孵化机制等。本文通过阐述创新比赛的四个阶段以及过程中应注意的点,为大家展示创新比赛应有的全部过程,期望每一次创新比赛都能端到端的完整收尾,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产出和文化沉淀。
创新比赛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申报筛选录取。
第二个阶段:集训孵化验证。
第三个阶段:路演立项投资。
第四个阶段:加速孵化退出。
第一个阶段:申报筛选录取
申报之前,建议明确创新大赛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围绕企业战略来制定,大家参考主题来申报创新,申报上来的项目更聚焦、质量也能更高一些。
从开始申报到截止报名,建议两周时间,并且流程尽可能简化,建议采用线上快速申报的方式,配上基本的FQA。提交的创新申请资料内容,建议主要聚焦在:
- 你的用户/客户的具体画像,举例说明;
- 你想帮助用户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在你之前没有人解决?
- 你的竞争对手谁?
- 用户选择你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你要做这件事?
在申报过程中,团队可以申请内部导师或者外部顾问提供辅导。
评审的重点是:想法 + 团队组成,评审形式是:申请书评审 + 面试,建议评审团由相关业务条线的骨干人员、负责人和外部顾问组成,通过邮件或电话的方式通知取得面试资格的候选人,并进行面试,最后公布录取名单,这个过程建议2-3周。评审过程中没有通过的团队,建议给出原因,并感谢他们的积极参与,也可以有些小奖品,鼓励大家的创新热情。
为什么一定要面试团队关键人员(创始人)?创新能否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创始人及所带的团队,团队实力强,即使想法有挑战,也可以不断颠覆、调整、不断活下去;创始人及团队弱,即使一个好的想法,也很难执行下去。在团队考察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 团队素质,如创业决心、执行力、应变能力、系统思维与快速成长能力等,能适应创业的强度、高度不确定性的工作环境。
- 专业能力,团队是否具备创新项目所需的产品规划、业务、技术、商务能力,能支持项目推进。
第一个阶段建议最长不超过4-5周的时间,时间过长,申报团队比较焦虑,体验不好。另外,如果是企业的创新大赛,为了提高总体效率,不建议分部自己筛选后认为优秀的再送报到总部参赛,一方面团队要准备两次,另一方面创新的池子被过早变小了,建议分部和总部一起联动,除非各区域或各分部有自己主题的独立创新比赛活动。
第二个阶段:集训孵化验证
集训孵化阶段一般是创新团队全职封闭2-3个月,团队可以入住到总部的孵化器,或者在分部的孵化器、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全身心投入。这个组织级机制需要提前建立好,并且在官宣中申明。因为时间较长,内部可以分成三个子阶段:方案逻辑阶段,用户原型验证阶段,MVP市场验证阶段,也就是从创新方案设计到用户原型验证再到MVP市场验证的过程。通过逐层验证,不断消除风险,如果涉及到与B端的合作,需要寻找有意愿合作的商户或企业,拿到商户或企业的真实合作意愿协议并且作为MVP的种子用户进行验证,充分说明项目可行性。
在此期间,导师主要会带领团队践行“0到1”的方法论。导师指导团队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市场、行业和竞争对手,看看创新产品是否在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是否有增长潜力,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寻找与竞争对手明显的差异化优势,确定在行业或领域内有长远未来的发展方向。随后导师带领团队从微观角度深入洞察用户:用户画像具体是什么、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在定义了正确的问题之后开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先以快速低成本的可视化的原型展现,尽快找种子用户做用户验证进行纠偏;然后不断迭代作出MVP进行市场验证。
切记一点,集训孵化阶段的目标不是为了仅仅作出精美的商业计划书文案,而是要求团队快速迭代作出MVP进行市场验证,看看创新能否跑通。当然MVP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特别是偏技术驱动的创新也可以像Dropbox那样制作产品概念视频,能够完整表达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实现,并且有用户数据证明用户认可这个创新,或者是技术的POC验证结果。
我们在为一家公司提供小团队创新大赛辅导中,团队从原型验证到实际的MVP快速上线验证,平均仅仅花了7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部分团队的产品迭代达到数10次之上,并且找到了种子用户验证。与商户、对公企业合作的产品,团队也在拼命洽谈,找到了有合作意愿的商户和对公企业,最后一些团队的产品还实现了变现,是真金白银的在做创新。从而使团队和公司领导都感受到了精益创新与传统创新的大不同。
除了导师的辅导外,每周还可以邀请外部嘉宾点评团队的产出并进行交流。也可以组织其他各项开发和交流活动,总之是为团队提供不同的观点,推动团队不断改进产品。
第三个阶段:路演立项投资
重要的路演日来了,团队在舞台上尽可能有说服力地向评审者呈现产品和服务,评审小组决定是否对新的创新项目进行立项投资,或对已在进展中的创新产品根据新的演进成果决定追加投资额。
除了传统的观众主席台路演方式之外,还可以尝试团队摆摊的方式。每个团队精心设计自己的展板、队服、产品小册子、宣传小物件等,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多个立项评审小组并行从不同方向对团队逐个进行评审。如果路演场地比较大,前半段时间还可以安排全员参与活动,在比赛的同时还进行了组织创新文化的培育。
这一阶段评审的重点是:市场验证 + MVP + 团队综合表现,一般首先要有商业计划书和项目的说明,其次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并且分工明确,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然后用市场验证数据展现创新项目的前景。评审方式是:方案路演 +MVP演示。评审团建议由金融科技委员会、相关业务条线总经理和外部投资机构组成,一般评审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团队展示的时间是5分钟,问答时间是5分钟。
企业创新大赛的路演主要是为了内部立项投资决策同时进行文化建设,也不排除引入外部投资。商业孵化器的项目路演,更重要的获得外部融资,比如:Y Combinator在Demo Day这天请来硅谷最重要的投资人来看演讲,每个主讲人用5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公司在做什么,及过去三个月的进展,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公司当场会获得著名投资机构的投资,其他公司也可以继续在YC的帮助下打造自己的产品,直到获得下一轮融资。
第四个阶段:加速孵化退出
对于立项投资的项目,组织应建立至少一年加速孵化机制,而不是比赛完之后获胜团队拿到奖金就结束了。我们发现,很多立项投资的项目,在创新大赛后经常由于找不到需要的开发资源和其他资源,搁置大半年甚至更长,以致于好的想法错过了市场良机,再做起来市场和用户都变了。所以组织需要积极协调各项资源,尽快完善团队建设和必要的考核保护机制。如果有内部孵化器,团队可以全职在孵化器加速孵化,部门业务条线全力支持;也可以回归部门进行孵化。
在我们辅导过的小团队创新大赛中,有公司从3月中旬开始申报到6月中旬结束路演和立项评审,总共3个月的时间,效率非常高。之后有5个立项项目进入了一年加速孵化,一年后大部分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年加速孵化阶段最重要的是创新产品的用户价值不断最大化,能够从移情到高频高价值用户场景等方面扣紧用户,从而让用户对产品有更高的粘性。如果产品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企业可以考虑如何将其融入到现有的业务体系中高速增长,或者投资成立一个子公司或独立的业务部门进行专项的运营。对于失败退出的团队,建议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Google设立了一个“企鹅奖”,鼓励那些敢于冒风险,敢于第一个试水的员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失败退出人员的高效再利用,这样大家还会愿意参加下次创新大赛。对于退出人员,ThoughtWorks建议:
- 回归原部门,部门人员管理机制上需要配合;
- 进入孵化器人员池,可以被其他创新团队招募使用;
- 进入内部人才市场,被需要的部门优先使用;
- 进入HR人力资源池,重新分配到合适的岗位;
小结
一套端到端的创新比赛流程具有战略性的主题引导、高效的申报筛选录取过程、清晰的集训孵化目标(用户验证和市场验证的效果展示)、合理的评审重点和多样化的评审方式、为胜出项目建立的落地孵化器、退出机制及奖励和考核保护机制。如此,胜出的项目得以落地孵化,最终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退出的人仍有热情积极参与下次创新比赛,创新得以持续,这才是创新比赛的正确姿势。
文/ThoughtWorks 白玉
参考资料
更多精彩洞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houghtWorks商业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