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跟着邓老师学习了追根溯源_虚泛词的访问方式。对于苏格拉底用反例法与一个青年关于“道德”的对话实在是太惊讶了,电话中体现了苏格拉底高超的访问能力和智慧。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句“道德只是道德本身。”让我想起《价值观管理》课上,包老师讲的“一切的存在本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
随后邓老师延展讲解,所有的关于价值观的词都是虚泛词。虚泛词本身就是虚幻的,本没有固定含义,同一个虚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对于不同的人,其定义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在一个虚泛词上堆定义与我们不同,我们没有必要面红耳赤的争论,因为每一个人对虚泛词的定义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心里教练来说,我们的立场是“对方是对的,我们是清明的。”
任何时候,对于一个虚泛词,我们都不要执着在一个确定的意义上。
世界是虚幻的,世界是无常的,世界是不确定的,是无限可能性的。
没想到,一个关于虚泛词的探索,又探索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好好问话”课,非常值得学习。
课后,我把苏格拉底和青年关于道德的对话读给爱人听。爱人也非常赞叹苏格拉底的智慧。我先把虚泛词的不确定意义讲给爱人听,并夸赞他平时特别擅长用反例法破解我的执着,不料爱人却说:“我不擅长反例法,我是经常执着在确定的定义上辩论。”
虽然我记错了爱人的辩论方式,夸错了他,这个错误却让爱人明白了虚泛词的不确定。
爱人真的是一个超喜欢争论的人,那么今天晚上我给爱人的分享,对于他放下执念肯定是有帮助的。
感恩邓老师,感恩许萍老师和白薇老师给大家贡献了“好好问话”的课程。
想起包老师的话“涵德的课都是引领大家明心见性的课”。本以为好好问话是个访问技巧的课,深入进去之后发现,仍然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课程。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