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路上,地铁上一对母子正聊天。妈妈: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呢?儿子开心地说:“今天的科学课好玩,老师带着我们做实验感觉太棒啦。”妈妈:“哦,我看到老师发的课堂照片,大家都在仔细看老师演示,你在搞小动作,平常上课你都是这样不认真的吧?”孩子一脸不悦,很气愤地说:“妈妈你没在课堂上,不知道情况别乱说。跟你聊天总是我讲东,你讲西!”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谈话情境比比皆是,然后用心体会也许会发现有些话确实很伤人,或显得多少有些不尊重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贴标签、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分析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膜、敌视,这就是语言暴力。
非暴力沟通是认真观察、表达、聆听,理解,与他人感同身受,并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必要时候提出请求而非要求。杨绛先生说:“听话有艺术,说话有讲究。”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本书,书名《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写。作者曾获得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后来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虽然他老人家已经离世,但是这本书给世人带来的影响非同凡响。
非暴力沟通有以下四个要素:
01仔细观察实际发生了什么,不夹杂任何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恰恰“闭嘴”这一点对我们常人来说很困难。正如有人说的造物主为什么只给人一张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就是希望人要多看,多听,少说。仔细观察和聆听就能给与对方足够的尊重。
为了更好的理解不夹杂评论的观察,我列出了书中的简单例子,
观察带着评论不掺杂评论的观察
嘟嘟爱拖拉嘟嘟只在考试前一晚学习。
她无法完成工作我不认为他能完成作业,或他说:“我无法完成工作。”
如果你的饮食不均衡,健康就会出问题。如果你的饮食不均衡,我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最近上学你总是迟到。这周有4次到幼儿园的时间超过8:10。
妻子:你不爱我了,你只顾你的工作。你这个月20天加班18天,前天结婚纪念日没有给我送礼物。
02表达出当时内心的感受
感受与想法不一样。心理咨询师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能铺捉到感受的细微差别,不论是强烈热忱的,还是微妙细腻的,就像聆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然而很多人不会表达感受,很难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于是作者给了两个详细的感受词语清单:
当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的感受可能是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我们的感受可能是
全神贯注、兴奋、着迷、安静、自豪、敏感、幸福、高兴、开心、自信、感兴趣等冷淡、惊吓、仇恨、躁动、难过、低落、懊恼、羞愧、丧气、忧郁、冷酷、生气、嫉妒、劳累、失望、排斥、紧绷等
例子1:
想法: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
感受:我进来的时候,你没有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
例子2:
想法:我感觉自己受到了误解。
感受:我感到挫败或者我很灰心。
书中例子
有所小学的教职员工跟上级反映该校校长非常难沟通,学区负责人请作者去化解冲突。作者首先和教职员工交谈,后来邀请校长加入会谈。
教职工中A说校长是个大嘴巴,B补充道校长话太多,C说他总认为只有他想说的话是重要的,D说他总想成为人前的焦点。四名老师的话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判断和评论。于是作者和老师们一起列了一份校长做过的让人恼火的事件清单:每次开会不论主题是什么校长会讲他的童年,战争经历,想当年。。。。。。,导致会议延期而别人没有发言权,只能无声抗议。
这次会议中,最后当作者问老师们,没有人有话要说吗?首先迎来了尴尬的沉默。
后来终于有人勇敢说出:“校长,你真是个大嘴巴。”校长这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对他的这些行为不满,而自己一直不知道。而老师们也终于明白,只有明确告诉校长他们的真实感受,校长才会知道怎么改。
03通过关注自己的需要、愿望、期待,不再指责别人,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孟子》中有言:”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矛头直指别人问题难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理解自己的需求,多内求。
有位女士把先生带到了作者的工作坊, 她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就像嫁给了一堵墙。”先生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女士更火了:“你看,他永远都这样,坐着一句话不说。我就像在和一堵墙过日子。”此时她先生还是一动不动地坐着。作者问女士:“你是不是感到孤单,想要和你先生有更多感情上的交流?”
女士眼睛里泛着泪水说,是的,他不和我沟通我,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她先生听了马上走过去抱了抱妻子,“我不知道你因为我不说话难受, 我以为你需要安静。”后来她算是明白怎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别人能理解。
沟通中要表达感受而非想法,就像上面的事例,女人因为感到孤独,希望跟先生沟通,得不到沟通却发火攻击先生,用墙壁的暴力比喻沟通。当感觉难受,伤心,孤独,开心,兴奋,都可以直接说出来让对方直观了解。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让自己更容易缓和情绪:
A:老师联系我讲作业没完成,让我感到非常尴尬。
B: 昨天你作业没做完,老师联系我,我很尴尬,我想跟你谈一谈以后我可以怎么协助你。
A把尴尬归咎于孩子的行为,而B把尴尬归因于自己没有协助好孩子。因为接到老师类似电话的家长很多不会如此尴尬。
通过关注自己的需要、愿望、期待,不再指责别人,通过有效的温和的沟通,我们诉诸于自己,调整看待问题的视角,可以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从别人为什么不配合到我需要别人的协助和配合。
04清楚告诉对方,我们请求他们去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一位女士对先生在工作上投入许多时间十分苦恼,于是她向先生提出了请求:请他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工作上。先生确实做出了调整,先生告诉她,他报名参加了一个高尔夫球比赛! 这位女士后来在博士的引导下说出了具体的请求:“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3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她说:“要是一开始我这样和他说就好了”。
《穷查理》中说:“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敢说出自己渴望的人。”除了要使用正面语言,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不要暗示,含糊,等人家来猜,每个人的思维、认知都不一样。在人际关系里面,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直截了当沟通,以及把关系里面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
让对方清楚你的感受,你的需求,你希望对方理解你,支持你,协同你,还是你只是需要倾诉,明确清晰地知道该怎么行动。杨绛先生说:“有话直说,有事明说,相处时不用防备,聊天时毫无顾忌,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感情。”
最后
阿德勒说:“一起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不带评价的观察,说出当时的感受,解读自己的情绪,提出清晰明确的请求,那么就没有了烦恼。我们也再也无需在亲密关系互相隐忍、亲子关系暴跳如雷,鸡飞狗跳,职场关系中剑拔弩张,彼此膈应,原来生活可以如此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