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有一个神奇的词叫“别人家的孩子”。
似乎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优秀,“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很好,“别人家的孩子”体育很棒,“别人家的孩子”字写得好……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家的孩子听话,懂事。
今天看了一段教育类的视频,其中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叛逆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敢于抱怨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
生理的青春期正常是在8~21岁,正常人在21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青春期的发展过程。但是,如果他成长在一个经常被控制不是很自由的环境中,也许到他三四十岁的时候,他还没有顺利的度过青春期,也许一生他都无法完成。生理的和心理的青春期并不同步,如果他一辈子都没有度过青春期,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巨婴这个现象。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想要摆脱成人的控制,他的任务就是自己做主、与众不同、离开父母和寻找伙伴,争取他的工作空间,争取他的舞台。这个时候父母的理解就相当的重要了。
夏天的一天,我家小子和我说起学校空调的事。他说大概每隔几个礼拜就会有一次轮到他坐在空调的下面。因为班级里会有四五十个“小火炉”(同学们),所以空调是一直要开着的,空调就会一直对着他吹,他感觉挺冷的。
听了他的话我就问他能不能和老师说一下把温度调高,风速调小呢?然后小子就着急起来说:“我不和你说了,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当时,我并没有理解到他的想法。而听完这个视频上老师的讲解,我理解到原来那时小子根本就不是来向我请教该怎么做的。他只是希望我能理解他的情绪,让他的情绪得以释放。
突然,我意识到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把小子当成了一个随时需要我指导的孩子,并没有真正的承认他的成长,没有放下母亲的的身段,去尊重他,理解他。同时,他自己也不会表达那份的委屈。这才是我时常感觉到他在叛逆的原因。
我时常在想现在有那么多的学科分类,但是,并没有哪个学科是专门来教导父母如何成为父母的。其实,在父母和孩子双方里,父母才是那个更应该“蹲下来”主动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的承担者。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一句话:“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如果作为母亲,我能够更理解孩子的情绪。在该坚持时坚持,该放手时放手,尊重孩子并把他视为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也不是代替,欣赏并始终给他支持和鼓励,才是让孩子拥有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的办法。
让孩子有一个独立健全的人格,能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风雨,无所畏惧,这才是做父母应尽的责任。父母才是孩子成长之路上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