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是一个难题,人之所以区别于他人,不仅在于外貌,更在于言行举止,成为怎样一个大人,早就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伏笔。从注重物质生活开始,人们慢慢的开始更关注心理教育了。教育一个孩子,不是给他提供衣食住行那么简单的事,心理成长才是决定他未来人生的关键。很庆幸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教育,在这本《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中,作者张琳琳根据她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领域工作的经验,给出了我们分析讲解了一些很实用的建议。
本书从亲子关系着手分析,讲解了最核心的依恋关系。将这种关系更为细化的分成了十二种亲子关系力,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十二种关系力,包括富养力、尊重力、接纳力、信任力、放手力、共情力、情绪力、拒绝力、游戏力、独处力、真实力和幸福力。在解释每一种能力前,都配合讲述了一些案例。根据这些实例,大致总结了这十二种关系力:
富养力:物质和心理两层面,给孩子见过世面的眼睛和心灵;
尊重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孩子学会真正的自尊和自爱;
接纳力:建立良好习惯,让孩子在试错中保持探索欲;
信任力:信任孩子的能力,让孩子最大程度释放天赋潜能;
放手力:放开不合理限制,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人生;
共情力: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让孩子掌握与他人的交流密码;
情绪力:察觉、表达和控制情绪,让孩子学会为自身情绪负责;
拒绝力:尊重他人时捍卫自己,给孩子敢于说“不”的能力和底气;
游戏力:父母和孩子玩耍做游戏,与孩子建立最直接的亲密感;
独处力:自得其乐的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帮孩子建立专注和抗打扰能力;
真实力:真实有温度的父母,让孩子感受到温度和安全感;
幸福力:感受有本事幸福的父母,让孩子拥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在读这本书中,其实我最关心的是那些曾经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们,因为没有感受过爱,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去付出爱。从书本中获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很必要了,不能让自己曾经的痛苦再带给下一代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找回自我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要盲目遵循书中的建议,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父母与孩子最轻松舒适的相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一起摸索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模式,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