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如何诊断学情?(不使用了解学情的说法,而采用诊断学情的说法,是为了凸显学情的重要性与诊断手段的科学性)
一、学情诊断是科学,因势利导是艺术。
没有学情诊断,教学设计就失去了科学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前测无比重要,它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没有前测,就找不准教学起点,更无法判断学生是否提升了与提升的幅度。
有的老师采取了前测的形式,比如贲友林老师,他每节课都有“研究单”,供学生课前研究学习。
也有的教师考虑到,前测教师付出时间成本太大,于学生而言,在校无时间,回家做部分同学尤其是潜能生无从下手或应付质量难有保障,因此采用了课中先学的方式,比如每个典型问题或例题都让学生课中先学,而教师则以巡视的形式来初步了解,随后则以学生典型想法为资源,并通过互动来推动教学进程(包括化错),这需要教师有重视学生想法之心,方能有敏锐之感。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因势利导。
二、学情诊断,前测,课中先学三者是什么关系?
1.前测与课中先学,都是学情诊断的手段,只是形式不同,目的都是为了学情诊断。
2.课中先学也是前测,只是放到了课上进行而已。
3.前测显然更科学,但时间成本高,有时仅从学生书写并不能了解学生真实想法。课中先学则具有及时性与互动性的优点,但需要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普遍性想法捕捉能力与互动推动教学的能力。
三、教师的已有经验无用了吗?
当然不是,整个教学,从设计到执行,经验都在发挥着作用。只是不能迷信自己的经验与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积极互动去了解教学对象,才能摸清真实学情,进而灵活调整教学,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经验更好地对接,以实现教学最大价值。
四、重视诊断重视学生想法的另一重要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想法,不把学生的想法当回事(不是直接回应,而是你们觉得呢),非但他的教学是盲目的,他的学生也不会喜欢他,生活中谁会喜欢一个只顾自己说个没完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