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可能会说上一大堆让人云里雾里的话,但身处变革转型期的社会,人们都在忙,难得静下心来听讲和思索;那就向榜样学习,但狼爸虎妈的行为,一般人真是学不来的。照本宣科的不行,身体力行的也难,悟“道”的就基本没有了。
关于教育别处改革的可能也是有的,但自出学校,我们从事的工作也就五花八门了,真正关心教育这方面的人,恐怕除了教育从业者,也就没几人了。福永中学实践回归教育本质,与我们这些小朋友要在福中生活三年的人就有了切身相关的关系了,也感谢福中在这方面的探索,我们家长是要关注和支持的。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不复杂,但要真正的回归也不能说很简单,千人千面,如何让一滴水溶入大海而还让其个性仍然存在,对任何人都是挑战。国家也在改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我们这代人算得上亲历者了,但要说感悟,好像又说不出所以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千年前的声音或者能给我们启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第一阶段,象极了传统课堂上老师的谆谆善诱,声色倶厉,语重心长,目的是要把我们“领进门”;第二阶段,喜欢了,那了不得了,可能老师提一下,自己就就扎进去了,有兴趣了,就能不管不顾的自行学习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第三阶段,可能就是达到了“成痴”的忘我境界了,学习到无法自拔了,把学习当成一种“柴米油盐”的生活了。
我们好像大多都在第一阶段,一直都在想了解如何学习,怎么学习好,怎样来学以致用。福中的探索就更像到了第二阶段了,让同学们怎样来喜欢上学习,喜欢上了,自然就是不在话下了。都被领进门了,修行就看各人了。老师不再是一个权威的话语者,而是一个团队里面的引领者和参与者,这样的环境与大家共同进步,一起成长的理念合拍,效果自然应该好。第三阶段,痴迷了,那是要成各行业翘梦的人材了,做得好了,将是一代宗师的级别了,可能就不会囿于教育,将会是整个社会的氛围了。
寓教于乐,是我们经常听得到的一句话,真正做得到,可能也没几个,那就来探索,探索出了路子,那也是社会之幸,民族之福了。福中的探索,应该就是一个例子,将课堂做为一个探索实践的场合,群策群力,让每个同学乐在其中,然后在其中学到东西,度过自己的初中生涯,定个欢快的基调,目的是让每个参与者愉悦,达到既定的目标,真心好评。
等真正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我们终究会明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竞争,竞争的是什么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打好了基础,余下事情自然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了。
一起成长,一起共进,一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