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王七年(壬子,公元前三六九年)
日有食之。
王崩,弟扁立,是為顯王。
【白話】
日食。
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国王(四十任烈王)姬喜逝世,老弟姬扁继位(四十一任),是为显王。
魏大夫王錯出奔韓。公孫頎謂韓懿侯曰:魏亂,可取也。懿侯乃與趙成侯合兵伐魏,戰于濁澤,大破之,遂圍魏。成侯曰:殺罃,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二國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殺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貪也。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強於宋、衛,則我終無魏患矣。趙人不聽。懿侯不悅,以其兵夜去。趙成侯亦去。罃遂殺公中緩而立,是為惠王。
【白話】
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內亂(參考前三七一年),已歷時三年,國務官(大夫)王錯,投奔韓國(首府新鄭【河南省新鄭縣】)。韓國國務官(大夫)公孫頎,向國君(五任懿侯)韓若山建議說:「魏國已經腐爛,亡在眉睫,我們應該把它吞併。」韓若山遂跟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國君(四任成侯)趙種結盟,聯合攻擊魏國,在濁澤(山西省永濟縣西,與安邑航空距離五十千米)會戰,魏軍大敗,韓、趙聯軍遂包圍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趙種主張:「殺掉魏罃,立公中緩當魏國國君,割一部分士地給我們,我們就退兵。」韓若山說:「殺掉魏罃,我們落得一個殘暴的名聲。割讓土地,又落得一個貪心的名聲。不如把魏國一分為二,分成兩個國家,使他們二人都當國君。魏國一分為二之後,就跟宋國、衛國一樣,成了一個小國,我們就可永遠擺脫魏國的壓力。」趙種不同意,韓若山大不高興,在夜晚撤軍而去。趙種人單勢孤,也只好撤軍而去。魏罃遂乘機襲殺他的對頭公中緩,繼任國君(三任)。
太史公曰:魏惠王所以身不死、國不分者,二國之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索隱曰:蓋古人之言及俗說,故雲故曰。適,讀曰嫡。〕
【白話】
司馬遷曰:
魏罃之所以能夠身不死、國不分者,因為韓、趙二國的陰謀不同。如果一家同意另一家的主張,魏國必被瓜分,所以說:「君主死亡時,沒有合法的繼承人,他的國家可以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