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伙伴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最早的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虽然经过证实这个致因理论是存在误差的,但是对于企业安全管理还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那我们今天简单的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解。
事故频发倾向论是阐述企业工人中存在着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的一种理论。1919年,格林伍德和伍慈对许多工厂里伤害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三种统计分布进行统计检验:
1.泊松分布 当员工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工厂里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
2.偏倚分布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着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负担或神经过敏,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造成这种统计分布的是人员中存在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
3.非均等分布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
1926年纽鲍尔德研究大量工厂中事故发生次数分布,证明事故发生次数服从发生概率极小,且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不等的统计分布。他计算了一些工厂中前五个月和后五个月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其结果为(0.04±0.009)~(0.71±0.06),这充分证明了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据国外文献介绍,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
a.感情冲动,容易兴奋;b.脾气暴躁;c.厌倦工作、没有耐心;d.慌慌张张、不沉着;e.动作生硬而工作效低;f.喜怒无常、感情多变;g.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h.极度喜悦和悲伤;i.缺乏自制力;j.处理问题轻率、冒失;k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日本的丰原恒男发现容易冲动的人、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人、缺乏同情心的人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