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是张爱玲花了十年时间写就的论著,是她对《红楼梦》的评论和解读。研究期间,张爱玲参阅了大量资料,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全抄本及其他古本,红学大师周汝昌的研究作品《红楼梦新证》等等。从时间上来看,其花费的心血与曹雪芹所说的“增删十载”可堪一比。
这本书我没怎么看懂,初详、二详……五详里有许多重复的内容,给出的看法也前后一致,竟像是同一句话反反复复的强调一样。我的领悟能力不够,耐着性子看,始终糊里糊涂的,也没看出什么意义来。毕竟众多人对《红楼梦》的研究也有那么多年了,根据不同的参考资料也提出了许多不一样的看法,但是研究来研究去的谁也给不出一本真正完整的《红楼梦》来。既对“续书”充满了抨击,大众能购买到的却又是包含了“续书”的通行本,那么最终研究的结果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即使读者抱着揭秘《红楼梦》的八卦心态来看,想必也会觉得那只是一家之言,无论是哪一家的“揭秘”言论,相较于对立面的另一家而言,都是站不住脚的。我所知道的就有很多人反对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言论而支持周汝昌对《红楼梦》的研究结果。
我的理解,所谓揭秘,大概就是研究者根据手上现有的资料,用自己的思维对作者写作的初衷进行一番妄猜,同一份资料在不同的人眼里就能研究出不一样的结果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搞得读者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家的言论比较好。因为他们都说的有理有据,入情入理。但这些理和据,情和理又何尝不是研究者强加给作者的?也许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红学”的想法呢。
一部精彩的小说,加上作者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其间糅杂了作者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这是必然的。但是这一百二十回的故事,过去在研究,现在在研究,将来一定还会继续研究,从这些现象来看,我认为《红楼梦》已经被过度的解读了,可能连曹雪芹笔下的一个标点符号都被赋予了特殊的隐喻。
不过,通过这部作品我弄明白了一点,那便是凡事不能够人云亦云。据我知道的,张爱玲前有胡适、周汝昌,这就有了三家之言,他们都是在已有言论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发现再得出一家之言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奉哪一家的言论为权威,进而趋炎附会。
要知道,我们所学的历史书也是人写的,而且是胜利者所写,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且读且看,没法较真。很多事情即使被你发现了偏离真相的漏洞,你也改变不了什么,人言可以尽情的歪曲事实,真相永远只有真相知道,微小的个人能够用发现的眼光看待问题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