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的确,土不仅是乡下人的命根子,因为要靠土地来谋生;同时土也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寸土必争是一个国家的使命。
“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还因为它是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说明乡土社会和里面的个人之间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从内心认可了这些规矩礼俗。一乡一俗里的人们都遵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范围内的公序良俗。法律在这里无从发生。
土气的一种特色还体现在——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中国人对孝顺的意义中,也可以看出乡土社会的特性。
“做子女的得在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时至今日,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种沿自乡土社会的孝顺品德,始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由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
“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事实上,“城里人”遵守的规则也不过是城市里的“一乡一俗”罢了。
他们对于西方生活的求而不得,转而发现自己又优于乡下人的生活穷困,这种骨子里的自卑与自大品性无处安放,其实也何尝不是处于被孤立的社会圈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