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从上一辈那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会在不知不觉间认同这种行为,并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对待我们的下一代。
记得上学时有位男同事说起小时候因为父亲很少在家,每当听说父亲回来了,他竟然会吓得钻到自己平时躲猫猫的地方瑟瑟发抖。虽然这是成年后一笑而过的谈资,但读到这段时我回想起来还是能体会到他当时的无助。他小时候喜欢玩一种纸折的方块,俗称“面包”。因为他玩得技术好,所以赢了很多,放在家里也成了他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但是,有次父亲把他的这些“面包”全部扔了,从那以后,他看到父亲就躲。这个男同学成年后也是极不自信,家庭生活也一塌糊涂。听说他因为和父亲的关系一度无法调和,自己的工作虽然发展得不错,但因出轨且冷暴力家人,最终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其实他的童年是没有感爱到父亲带给他的规则、力量和荣誉的,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他的父亲非常强势,母亲也被他父亲气得几次离家。在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他童年受到了来自家庭的伤害,成年后他也在伤害家庭成员。
就好像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强迫性重复”,但想要阻止却并不容易。对大多数相对健康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增加自我觉察。用生物学的话来说,就是增加大脑皮层功能对原始大脑指挥行动的观察,努力建立起超越原始大脑的新的神经回路。
其实当各种各样的情绪涌上心头时,我们首先不是“行动”,而是更多地使用理智,去提醒自己在这个情景中的身份是一位爸爸,进而觉察到爸爸这个身份所要承担的责任,用理智去对抗情绪,控制自己的行动。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在她的《呼兰河传》里写到一个细节,她的外祖母常常拿着一枚大头针站在窗外,等她伸出手时刺她一下。祖父对幼年的萧红说:“快快长大,长大就好了。”遗憾的是,童年不幸的人,长大后也不会好。
长大后萧红对自己的孩子比外祖母对她更狠,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被送人,第二个孩子也下落不明。
小时候受到伤害的人,会认同强大了就不会受到伤害、强大了就可以伤害别人这个观念。于是在跟孩子相处时,他们复制了这样的关系模式。
当一位爸爸意识到自己父母的家庭关系并不是那么健康时,则尤其需要自我觉察的力量,来控制自己不要把“不幸”转移到子女身上。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玛蒂尔达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苦吗?还是只有童年是这样?”里昂回答,“总是这样”。
人生实苦,童年遭受的苦难往往会根深蒂固地影响人的一生,如果不能在成年后去用自己的心去感知去突破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遗憾,那么进入婚姻就是在贻害家庭。
希望我们都能有觉知去区别童年家庭对自己非爱的教育方式,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复,培养有能力爱自己也有能力爱别人的健康人格。
我是挹洗俏月,读书感悟生活,点滴与您分享,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