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件事发生后,身处其中的我们有时会感到受伤、委屈,那就是说我们对这件事有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我们拿这个标准下了判断,已经有了结果,判断出谁对谁错了。只有觉得自己是对的,才会产生委屈情绪。但是,我们自己心里的这个评判标准真的就是正确的吗?也许当时会觉得是。但是过后冷静下来的时候,往往又不尽然。有的人对自我的认识总是雾里看花,认识不清。遇事容易得出错误的判断而不自知。
如果我们对自己有充足的了解,有自知之明,那么我们总能笃定、自信和愉悦。
俗话说,人要有自知之明。但是现实是,我们对自己总是认识不清。很大的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认识要花很多时间去认清。鲁迅就是个自剖意识强烈的伟大作家,一生都在对自己做严厉自省。他的作品让人读着很有共鸣,就像在读我们自己。我们一般人,没有鲁迅那么强的自剖意识。我们对自己认识不清,觉得很难做好,跟我们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学识智慧、性格特性甚至身体状况等等,都有一定关系。举个最普遍的例子,人身体如果不好,就会莫名焦虑,焦虑之下会产生很多不好的感觉,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懵懂无知的自己却并不知晓这是身体的原因造成的。也属自己的不足,做不到自知之明。再比如,自己性格上存在缺点,有可能是遗传自己的父母,可是自己并不知情,这样也没办法做到自知之明。
真的做到自知之明的人,例如鲁迅先生,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自我剖析的独特风格,并在进行思想探索的过程中用他自身当做研究对象,对时代进行思考,对国家的命运担忧,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作家,也是个知行合一的伟人。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我们也希望自己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认清自我也是一种智慧的力量,能丰富自身的感受力,身心达到自然和谐,实现自我,人变得相对完整。
怎么做一个认清自我的人呢?向优秀的人向伟人学习是一个办法。比如我们可以学习鲁迅的自剖精神,一日三省吾身,促使内心变得强大。利用科学的方法也是个途径。最近我看到一个“反馈分析法”可以试试。即自每当需要做出重要决定、采取重要行动时,我们可事先记录下来自己对结果的预测。半年到一年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测比较。我们运用这个方法,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知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发现自己的偏见和无知时我们就加以克服。当发现自己的短板时就有效规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就加以改正。使自己改变,生活也变得更美好。再就是多学习,多阅读,勤思考,勤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智慧,也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我。“人情世故皆文章”、“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不仅可以从书本学,也可以从自身经历,从失败中学。
让我们拨开迷雾,认清自我,提升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