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进行自我探索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很严重的讨好型人格倾向。所谓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的感受,是本身无原则的善良所致。讨好型仍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存在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抬高别人而贬低自己。这种人格在别人眼中只是卑微的讨好,而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成为他人任意欺负的对象。
讨好型人格有以下表现特征:
不敢拒绝他人,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感觉自己犯了错,会有不停的内疚和自责;在帮助别人时,必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本分,而自己却从不敢开口提出自己的要求,总是担心被拒绝;不敢表露自己的坏情绪,甚至网购买到次品或者尺码不合适,也不愿意联系客服退换货。害怕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等。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即便知道讨好别人会让自己很累,会让自己受很多委屈,会让自己丧失自我,会让自己变得软弱。讨好别人不仅是一件很没必要的事,而且还会对自己造成很多的损失。尽管他们在理智层面很清楚讨好行为对自己的伤害,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停止对别人的讨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讨好型人格的人,都特别敏感,有着细腻的心思,对于他人的感受与想法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们总能十分敏锐地觉察到别人的需求,随时无条件地满足对方的需求。他们总是非常无私,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即便是一些无礼、过分的要求,他们也很难拒绝。“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几乎从来不会提出自己对别人的期望、要求、喜好,或不赞成。他们也好像从来没有过什么想要的东西。他们非常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他们会本能地避免一切可能会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情况,本能地逃避和别人发生竞争。即便是和别人起了冲突,他们也会最先道歉。即便是别人的过错,他也会先向对方道歉。讨好者总是试图营造出一种很温馨、很和谐的气氛。
讨好型人格的人难以摆脱讨好的心态,根本的原因在于,讨好者们对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和需要。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是在一个充斥着“不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幼年时被父母疏离或者忽视,没有得到关注和认可。或者幼年时,被玩伴欺负、被玩伴孤立,在学校里曾遭受过欺凌;教师对他态度冷淡等,都会形成一种时常担惊受怕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有过和别人发生冲突后被打、被侮辱,和别人争吵后被抛弃、被孤立,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被嘲笑,被戏弄等。这个人就会对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件事情变得特别敏感,从而会竭尽所能地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
讨好型人格者总是难以拒绝别人的请求,因为他们害怕拒绝之后可能会和别人发生冲突。他们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害怕自己的需要会为别人带来麻烦、造成别人的不满和责备。他会热衷于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温馨的气氛,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他才会感觉到安全。
另一方面,讨好者的讨好行为背后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目的,那就是我对你这么好,你能不能也对我好一些?讨好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利他”的行为,其最根本的动机是“利己”。讨好者渴望别人对他好,渴望别人能够关注他,觉察他的需求,进而能够欣赏他、帮助他、关心他,甚至保护他。对于讨好者而言,“我必须做得很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成为别人期望的人,他们才会爱我”之类的信念,已经在他们的意识乃至潜意识中根深蒂固。讨好者会觉得必须通过讨好他人,满足他人的需要,别人才会关注他、欣赏他、关爱他。
讨好者很难亲口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要求,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暗示”对方,然而许多时候,别人很难察觉讨好者的“良苦用心”,这也让讨好者陷入了强烈的沮丧、失望、委屈、痛苦的情绪之中。
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会有下面的误区,觉得自己像孩子一样,很弱小,没有足够的力量。觉得只有为别人做点什么,别人才会爱自己,关心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向他人提出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