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钟启泉著)上篇4 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

这一章实在是太难读了,我只能多多摘抄了!

从“实质训练说”和“形式训练说”谈起。

(一)“形式训练说”与“实质训练说”的消长

        “形式训练说”( formal discipline theory)学说主张,教育的目标不在于习得实质性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形式性地训练心智能力。而且强调,在一种领域中所训练的能力能够迁移到其他领域。古典语(主要是拉丁语)和数学是最适于心智训练的。

        其次应当考虑的一点是,以裴斯泰洛齐( Pestalozzi)的“直观”认识的根本原理为目标的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习得态度与方法乃是能力形成之根本。上述两种形式训练说的影响,具体反映在19世纪学科型课程编制上“学科课程”( subjectcurriculum)的特色就是以现成的学术体系为基轴的课程,向儿童强行灌输成人的逻辑与思维。他们的逻辑是,教材是有用的、必要的是儿童长大成人时必须掌握的。

        这样看来,“形式训练说”旨在使儿童掌握现成的知识、技能,以现成的学术体系学习现成的思考方式。“实质训练说”则是以现成的成人社会为模型,通过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儿童自然地溶化于成人之中,以求得现存社会的进步。换言之,19世纪后半叶的“形式训练说”以过去的社会、文化为教育的基础,是“着眼于过去的教育”。20世纪前半叶的“实质训练说”,以现时的社会、文化为基础,是“着眼于眼前的教育”。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里,我们必须基于思维的创意与跃进的技术,培养儿童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当代的教育必须是“着眼于未来的教育”。

(二)“新形式训练说”:实质训练与形式训练的扬弃与统

“形式训练说”是基于一定材料的能力练习,是作为整体的能力练习,这种练习效果也可以“迁移”( transfer)到其他任何材料之中。“形式训练”说立足于能力的“普遍迁移”的观点。而实质训练说是完全相反的训练说。它主张学校教育应当作为社会生活的模范环境—“场”加以构筑。

      1.形式训练(普遍性迁移)。

      2.新形式训练(概念性迁移)。

     3.新形式训练(非特殊迁移、原理态度的迁移)。

     4.新形式训练(特殊迁移)。

      5.实质训练(同一性迁移)。

       从上述五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的形式训练说正在兴起。这种现代型的形式训练说必须从“心智训练”( mental discipline)或是“知性训练”( intellectualdiscipline)的视点出发做出考察。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种回归现象,把迁移视为流动的动态的连续体我们不能机械地分割迁移,把它分为实质训练、形式训练、技能训练三个阶段。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二、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直接体验说

(一)科学世界:传统及其弊端

        传统的学科课程旨在拥有学术知识(不含思维方式),锻炼能力。

(二)回归“生活世界”:人性中心课程与体验学习说学问中心课程重视认知侧面,缺乏对儿童情意侧面的考虑,陷入了主知主义。儿童不领会学科学习的意义,丧失了学习动机、兴趣和自信。学校对于儿童说来缺乏人情味。于是,重视人性的课程思潮应运而生。体验学习的具体形态包括观察、调查、栽培、饲养、扮角色设计学习、模拟游戏、即兴表演、志愿服务体验等等。直接性的体验和活动,是学习者全身心一体化地起作用的,可以说是影响人格成长的。体验学习不同于学科中心的教学和仅仅限于学习者头脑之中的信息处理理论,体现了如下的学习论的特质及其意义:

1.体验学习由于直接诉诸儿童之感性,可以引发儿童按照自身的意愿兴致勃勃地展开尝试错误活动,体悟“发现”的乐趣,重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经验,培育儿童运用与发展既有学科知识与以往学习经验的整合能力和实践态度。

2.体验学习由于调动五官的认知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主富自身的感想、疑问、课题、梦想和希望,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空间,促进儿的“默会知识”的形成。体验学习并不停留于体验与活动,而且还借助“反思”,发展问题解决学习与课题追踪研究。

3.体验学习由于积极的人际互动,为儿童提供了在集体中发界自己的作用,丰富人际合作的感性与德性的机会。体验学习使得儿童通过与自然、社会及人们的具体关系和“交互作用”,从中培有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体验学习使得学校向社区开放,促进教师、家长与社区人士的交流合作,大大开拓了儿童学习、成长的天地人是借助体验而成长的。上面探讨了直接体验的价值,但我们不能强调了直接体验而排斥了其他体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儿童的体验、人类的体验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有的未必有教育价值,这就得选择有教育价值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体验当然是作为教育内容的体验,它包括学科中的学习体验和学科外的生活体验,两者作为体验既有融合的部分,也有差异的部分。不过,两者存在一个共同点,都是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创造的体验“文化生活体验”。倘若从这个视点看,可以区分如下几组重要的体验:

1.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体验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体验性活动或是生活体验之类的直接体验,诸如游戏、工作;二是可以谓之代理体验的间接体验,诸如观看电视之类的视听活动、阅读活动。人原本就是通过直接体验成长的,但人生有限,不可能习得太多的信息,作为弥补需要间接体验。

2.个体体验、小集体体验、大集体体验。各种体验各有其重要的教育价值。例如,作为个体体验的教育价值,可以强化儿童的自信,可以改变儿童对于事物的看法,可以对其他儿童产生巨大影响,可以给予全身心震撼,可以引出新的问题。作为小集体体验的价值,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可以促进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发挥每个参与者的独特性,可以促进小组个性的形成,等等。作为大集体体验的价值,可以实现个体与小组难以达到的体验水准,更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特长,等等。

3.水平体验(伙伴之间)与垂直体验(先辈与后辈,教师与学生)。

4.被动体验与能动体验。前者是以接受与理解为中心的习得性体验,后者是以表达与探究为中心的创造性体验。“尽管客观科学的逻辑超越了直观的主观生活世界,但它却只有在回溯到生活世界的明证时,才具有它的真性。”如何组织这些体验,构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方式,这正是课程开发的主题。

(三)建构主义:二元论的超越

建构主义是对传统的学习观、知识观、课程观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多尔(W.Dol)强调,“学习不是行为变化,而是基于人的反省性思维的人的成长”。“学习”不是“本本主义”的概念—学习≠读书≠背书,也不是“活动主义”的概念—学习≠唱唱跳跳。“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训练的过程,更是理解与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既不是“自然发展”,也不是“纯粹塑造”的,而是在具体情境脉络的条件下,一种心理内与心理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社会建构。建构主义关注知识的主观与客观、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知识的明确与默会等关系的辩证统一,主张建构一种开放的、丰富的教育关系,展开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的种种课程设计,诸如案例学习、项目学习、服务学习、投入学习等等。建构主义关注知识与经验、过程与结果、生成与预设、主动与互动、自立与合作的内在统一,主张打破传统的“传递中心的教学”,建构一种体现人类学习的传统—“修炼”与“对话的“对话中心的教学

三、从“线性模式”向“非线性模式”的转向

课程模式说

泰勒原理”倡导经过教育哲学与发展心理学两个筛子的筛选,选择教育目的,并把选择出来的教育目的转译为行动的形式;然后将教育目标用来作为课程编制与教学法设计的基准,进而作为实践这种目标之结果评价的基准。最后,用来作为修订课程与教学法乃至目标本身的评价信息。这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课程理论,它把课程与学习的关系当作开发与应用、实施的过程来抓。这个过程如下:(1)目标分析—调查能够应对社会变化的学校的作用与功能,决定教育目标。(2)开发研究—具体地分解不同学校阶段、不同种类学校及不同学科的目标,决定内容。(3)推广研究—把具体化的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加以实施。(4)评价研究根据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提出推广策略后现代课程论者严厉抨击泰勒等人提出的“目标模式”是高度行为目标导向,其实是一种误导。阿特金(J. M Atkin)批判说,这种基于行为科学的泰勒原理实际上是一种生产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他提出了从“教学分析”出发开发课程的提案。艾斯纳(E. Eisner)批判“行为目标论”,展开了基于艺术评论的质性评价研究和课程教学艺术。多尔(W.Dl)则认为,课程编制的要件是构筑丰富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把重点置于反省性思维基础之上的人格成长,而不是行为变化。多尔说,3R(读、写、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创造,旨在适应发展中的工业化社会的需要。乍一看,无法看出泰勒原理与3R之间的联系。

但是,预设性的功能主义是两者的基础,它们同样体现了工具理性。长期以来,人们执著地膜拜科学的祭坛。多尔呼吁,我们也应该尊重故事与精神。他说,我相信,我们正不可改变、无可逆转地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后现代的时代。这一时代尚且过新,无法界定自身,或者说,界定的概念过于狭窄,无以表达后现代性。当我们向这一时代前行之时我们]需要将“科学”( Science)的理性与逻辑、“故事”( story)的想象力,以及“精神”( spirit的感觉与创造性结合起来。这就是3S。[12]多尔描述道,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是不确定的,但却是有界限的。多尔设定了如下四个替代泰勒原理的基本标准或原理:

1.丰富性原理。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失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这种“适量”不能预先决定,需要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不断协调。学校的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育背景、基本概念和终极术语,因此,各门学科应以自身的方式解释“丰富性”

2.回归性原理。指一个人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的方式。泰勒原理强调“重复”,而多尔原理强调“回归”。“重复”旨在促进预定的表现,它的架构是封闭的。而“回归”则在于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种事物的能力。它的架构是开放的。两者在功能上的差异在于“反思”所扮演的角色。在“重复”中,反思起消极作用,它切断重复的过程。在“回归”中,反思起积极作用,它不断从原初经验中反省而得到次级经验。在“回归”的课程中,没有固定的起点与终点,每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个起点都是从先前的终点中浮现的。这种回归性反思是课程的核心,而“对话”则是回归的绝对必要的条件。

3.关联性原理。“关联”的概念对课程具有教育与文化双重的重要意义。前者称为“教育关联”,指课程中的文本、教师、学生、媒体等诸多因素互动而组成的庞大的网络。后者称为“文化关联”,指课程之外而形成的课程的母体在文化上的各种联接。文化的诠释使得局部的文化相互关联,整合成一个扩展到全生态、全宇宙的模型。诠释的主要工具是描述和对话。描述提供了历史、语言和场所的概念,对话将这三者联系起来,为我们提供一种本源上是局部的、但经由相互联接而形成的意义的、互动的和参与的对话。这种文化关系的拓展超越了个人的自我,到达了生态与宇宙系统,发展成一种全宇宙的各种关系的意识。

4.严密性原理。泰勒原理强调的严密性是学术逻辑、科学观察和数学的精密性。而“多尔原理”的“严密性”则是不确定的和诠释的。一是指有意义地寻求不同的变通方案关系和联接;二是指有意识地寻求我们或是他人潜藏的固有假设,并在这些假设中展开磋商和对话。这样,多尔原理的“严密性”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了起来:“不确定性”意味着选择的多样性与系统的开放性;“确定性”意味着每一种观点都有特定的假设和背景。

可以说,现代课程论的特质是线性的,根植于经验主义、科技主义与实证主义,它的宗旨在于预测与控制。而后现代课程论则企图解构“行为目标”、“标准化测验”、“量化研究”及一切科技主义。其特质是循环的,它寻求解释、表现与理解,崇尚非线性、模糊性、不确定性。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课程发展模式。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表明了“一种课程理论的崛起”,它“对线性时代、对作为最终可以表述的实在、对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都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看到后现代强调流动性、随机性、多角度解释性、变化性、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关系。”1尽管如此,我们恐怕也不能一概地否定运用线性模式的技术指导课程编制的价值。“课程是非常复杂的对话。”课程不能仅仅归结为“制度文本”,它“不只是由专家或教科书作者所编写的材料,教就得“抓住其内部科书只是起点。要进一步理解“课程动态过程,即教育经验的运动要我们的行动、对话和合作,回荡着多元声音的生机勃勃的领域。我这是一个需们需要打破分科主义的封地,来促进跨越学科边界的对话,共同求得课程领域的整体发展

“课程不是自然的事物而是文化性的。”8派纳(W.F. Pinar)的这句话,或许可以翻译成这样一个论断:“课程”原本就是基于教育过程的一种“文化创造”。确实,“课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所生成的有意识的文化活动。在这种文化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作为学习者个体,无论在精神上、人格上、文化上都通过经验的积累而获得身心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包括知识体系、表达方式体系、价值体系和世界观体系)也借助每一个人类共同体成员而得到接纳、传递和创造。在每一个个体充实新的生命活力的同时,人类社会的财产也得以保存、改造和发展。

——摘自 钟启泉著《课程与逻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4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07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0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5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7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9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6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8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6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