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在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中,我们会优先认出自己的文化里已有定义的事物,然后又倾向于按照文化业已在自己脑海中设定好的刻板印象去理解这些事物。
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所谓的衡量、批判、标准只是外部游说的借口,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的存在着,我们早已经习惯优先定义事物,设定好刻板印象。
人们以为自己看到的信息是全部的真实,其实那不过是消息进入个人媒介后的再次创造,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事物的角度以及个人的观察习惯。
我们是非理性的,人人充满偏见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着眼于个人利益与个体,我们无法了解事物的复杂性与完整性,每个人的能力实际是极其有限的。
我们以为看到的新闻、节目、人物即是完整的真相,其实那只是媒体构建好的"拟态环境",以满足人体感官所不能实现的界限,信息的完整性从一开始就被选择、规划、整理好,我们看到的是被审查之后的结果。
人类并非亚里士多德学说中能够润察世事的神明,而是经过了漫长进化历程形成的物种。每个人在现实世界里仅存在于很小的一部分时空之中,而这一部分时空又刚好能够维系我们的生存。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和远见与漫长的时间之河相比,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片段而已。
基于有限的事实材料我们既不能就宏大的社会环境得出任何概括性的结论;也不能对人本身得出任何概括性的结论。
虚构的事实通常由于符合人们的期待而被当成真相。人们往往会去传播和想象自己想要发生的事情或者令人大为震惊的话题。就像娱乐圈中,为什么会有明星频频出现绯闻各种头条,除了自身的原因,我想是还有公众的舆论。
你实际上无法完全舍弃虚构,因为无论你以何等天真的目光去打量周遭的世界,纵使天真是智慧的源泉和补充,天真本身都不等于智慧。
人类会在特定情况下对虚构出来的事件做出和真实事件一样剧烈的反应:而在很多时候那些虚构出的事件恰恰就是在人类自己的参与下建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