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一章依旧表现了老子追求自然的愿景。

开头先用自然的狂风暴雨为例,说明了变化总有会过去的那一天。自然尚且如此,何况人力。

接着下一段才是关键:依照道而行,道也会来助你;反之,倒行逆施,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这一段颇有点像环保主义主张的观点。例如,再不控制碳排放,地球就要完了云云。

实际上,地球的极端天气并不少。十亿年前的雪球地球,甚至连赤道都结了冰;二叠纪末的大灭绝,95%以上生物灭绝,其后的三叠纪,更是干旱异常。但是,地球始终存在。所以,与其说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地球,倒不如把遮羞布扯掉,直言只是为了人类延续。

目前人类的所作所为,未必能毁灭地球,只能说会影响人类生存。但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既然不会特别垂青人类,那么,人类还是要警惕自身言行的。

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这不正是这一章后半段所说的吗?所以,与其用“环保”为借口攻击他人,倒不如,认认真真的“修文德”,提升自己的实力,注意自身言行,不,而不是空喊口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