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

有一种情怀,来自血脉传承;有一种担当,源于现实失衡。十九世纪的海外游子,大概是最能感受到祖国的重要,最能体会“强有尊严,弱无人权”的道理。

于是饱受磨难的华人,凭借微弱的联系,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

祖国来信

1907年,一封来自祖国的电报,改变了一位华人的命运,也将改写中国医史和世界防疫史。这封电报是袁世凯发出的,邀请一位南洋华人当任部队的军医。

这位华人名叫伍连德,才从欧洲游学归来,毕业于剑桥大学,是华人中第一位医学博士。三年课程,一年通过,导致博士学位证在他毕业两年后才得到。

回国后,因为恰逢清末,政权变动,伍连德只好一边谋取职位,一边补国语。并和梁启超、辜鸿铭等人相交甚好。

如果没有意外,他可能就这样平凡的度过此生。只是注定他不会平凡一生,意外再一次发生。

1910年12月,伍连德接到急电,让他赶紧前往东北。

国际会议

1911年4月,伍连德来到东北的第四个月。

沈阳召开了一场国际会议,众人一致同意由伍连德这个中国人来担任会议主席。这是中国主办的第一场高规格的国际研讨会。

以往国际会议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法语和德语,这一次却有了例外,为了表示对伍连德的尊重,大会可以使用汉语

国际会议由中国人担任会议主席,并可以使用汉语,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是近代中国的首例。

这不是滥竽充数的虚假会议,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分别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奥、墨、印等国家。

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著名医者,是各领域,各国的杰出代表。可这一次他们都很谦虚,难得敬佩起一个他们向来看不起的中国医者。

中国,被瞧不起,在一百年前是常态。当时西方出了一本著作《世界医学史》,七百页厚度之书,有关中国医学的只有一页不到,而且错漏百出。

中国的医学就是这样没有地位,没有存在感。时至今日,中医仍然在世界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就是在这歧视中,伍连德用一己之力,挽回了中国医者的声誉,让世界诧异。

那么这场国际会议为什么会在中国举办,中国又是做出了什么成绩,叫世界认可的呢?

临危受命

时间来到1910年12月,当时哈尔滨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鼠疫。

这不是夸张,鼠疫向来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瘟疫之一,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世界级鼠疫。第二次就是让欧洲谈之色变的中世纪“黑死病”;而最近一次,才过去十年!

伤痛还没过去,突然听到中国的东北又爆发了鼠疫,死亡人数上万,这如何不让世界震惊?

东北爆发鼠疫后,日本俄国以防疫、护侨为由头,意图谋取东北主权。各国外交使团也是频频施加压力,这些国家并不都是想谋取东北权益,而是真的害怕鼠疫流传世界各地,所以给清政府不断施压。

在这危急时刻,施肇基首先站了出来,他刚从东北回来,因为遏制日、俄在东北的势力有功,升任外务部的右丞。朝廷没有比他更能明白日、俄对东北的虎视眈眈,他知道不能给别国以借口,于是挺身而出

施肇基建议外务部筹办“万国治疫会议”,任命为“防疫大臣”。并力荐南洋华侨伍连德出任会长。施肇基就这样一边争取朝廷的支持和批准,一边积极周旋于各国之间。

中国很幸运,在危急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今天是,一百年前也是。

接到邀请的伍连德没有推辞,立刻带上仪器和助手匆匆赶往东北。当时交通很不便利,中国路权也所剩无几

在中国境内,从京津到东北,需要先乘中国火车,然后再转换日本、俄国的火车才能到达哈尔滨。在自己国土上需要坐外国车,这就是一百年前的中国。要知道不仅车是外国的,铁路以及铁路周边几十里地,都是日、俄“领土”。

如果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那个时代,会有孙中山、鲁迅等人弃医从政、从文之举,就知道为什么周总理会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了。

也就知道施肇基,这个对医学、对瘟疫一窍不通之人,为什么会挺身而出。他不懂,这事也不该他管,可他就是要多管闲事。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也有识人之明。他知道如果中国还有一个人可以平息鼠疫,那一定就是伍连德了。

就是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外交官和一位华人医者,挺身而出。

初到哈尔滨

1910年12月21日,伍连德一行前往东北,24日抵达哈尔滨。

到达后,伍连德没做任何休息,就开始拜访当地官员了解疫情,并且准备拜访各国驻华领事,想获得他们的支持。

就在这时,一个日本女子因为鼠疫而亡,伍连德抽取死者病菌,当众做实验。在当时,中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因此伍连德是很难解剖中国死者,这名日本死者,就是瞌睡时突然出现的一个枕头。

中国官员看到显微镜下的病菌,开始接受伍连德的观点,这为他日后行事提供了权威。

有了拜访和首例实验打底,伍连德便组织人手,根据查明各地首例鼠疫感染的时间,推出了鼠疫源头传播路线

疫情是从满洲里沿着铁路蔓延的,又因为之前做的实验,初步得出这是一种新型鼠疫,是可以凭借唾沫传播的肺鼠疫。因此建议严格管理入关(通往北京)的交通,并且争取日、俄铁路局的支持,实现交通管制,设立防疫医院和隔离点。

接着伍连德继续实验,进一步掌握鼠疫的病理,做好准备后,他终于决定去拜访各国领事,听听他们对疫情的看法。

拜访了日、俄、美、法、英等国领事,除了美国领事表示支持和看好伍连德以外,其他国家虽然表现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看不起,也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平息鼠疫。

俄国领事准许伍连德参观他们的防疫医院,主管医师是一个叫哈夫金的人。他的叔父曾在十几年前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之时,前往重灾区印度孟买主持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发明一种防疫注射液,相当于疫苗,据说打了就能预防鼠疫感染。

哈夫金注射了这种防疫针,认为百毒不侵,可以不需要任何防护工具,他想要在中国重现他叔父的成就。

在进入病房时,哈夫金只穿一件白色的长袍,戴着白帽,没戴口罩,也没有给其他人准备口罩。在伍连德询问时,还被嘲笑怕死。

伍连德就这样忐忑不安的进入了病房。哈夫金虽然很自负,但作为医生的职责还是有的,他弯着腰,挨个检查病人的前胸部和背部,接着还请伍连德检查。

伍连德知道这是可以通过病人的唾沫传播的肺鼠疫。一但被传染,几乎就等同于踏入了死亡之列。所以他只检查病人的背部,同时尽量避免接触。在病室里待了十分钟,没有口罩,这让伍连德感到毛骨悚然。

难得硬气

清政府号召全国各地各机构,支援东北,支援伍连德。应召者众多,这是一场全国之战,凡有能力之人都义不容辞。

瘟疫,任何一个人都深知其可怖,历朝历代也都避免不了瘟疫流行。因此不论政府还是民众,都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而医者,更是首当其冲。

医圣张仲景为什么备受推崇?为什么可以超越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人而被称为医圣呢?

不是张仲景医术当真天下第一,只是他当年把肆虐一时的瘟疫平息了下来。并传下《伤寒杂病论》造福后世,此后中国再也没有发生过像西方那样严重的瘟疫。

历史证明中医对瘟疫并不是束手无策,只是缺乏像张仲景这样精通之人。

伍连德回国几年,接触到中国古典,所以后来对中医和中国医史才那么推崇,并不遗余力去推广它们,介绍给世界。

应召的除了中国医者,西方的也不少。一位法国医者梅思耐,想取代伍连德,总督熙良没有同意,只是让梅思耐去试一试,看看谁更有效。

梅思耐到来后,伍连德第一时间去拜访了他,并给他介绍这段时间的成果。可是梅思耐根本瞧不起中国人,在争论中,觉得伍连德嘲讽他,大骂不止,并以上级自居。

伍连德终于怒了,回去就打辞职电报,不愿意和梅思耐共事。

自到哈尔滨之后,伍连德总是第一时间将有关疫情向施肇基报告。施肇基都是第一时间满足伍连德的要求,要钱给他找钱,要人给他找人,要仪器给他找仪器,要政策给他争取政策。

身处末世,还能有这样的高效率,在两千年历史长河中,也找不出第二个特例了。

这次也不例外,很快施肇基回电,已经将梅思耐撤职,安慰伍连德,让他继续工作。

这是清政府难得的一次强硬,力挺了中国医者。也让我明白,原来清政府并不是畏洋如虎,我们只是被那些特有例子误导了。

伍连德没有辜负国家信任,反倒是梅思耐因为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前往俄国防疫医院研究时,因不戴口罩,最后被感染至死。当然俄国医者也没有逃脱魔掌,哈夫金终究不是他叔父,没能复制在印度的成功,最终把命留在了中国。

法国医者梅思耐之死,引起群众恐慌,纷纷戴起口罩,连哈夫金也戴起了口罩,只是为时已晚。

此事之后清政府对伍连德更加信重,伍连德开始力挽狂澜。

发号施令

伍连德把手里所有资源动用了起来,全国支援的医者、助理、学生,1600名军人,600名警察,十余辆马车,赶制的口罩、证章,以及向俄国铁路局借的货车等等。

整合了手中资源,就在哈尔滨附近的傅家店率先实验起来。

伍连德将傅家店分为四个区,制订居民行动规则,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每区居民必须在左臂上佩戴政府发给的证章。这种证章分为白、红、黄、蓝,分别代表四个区的居民。居民只能在本区范围内行动,如要去其他区,必须申请特别通行证。

城外军人封道,城里警察巡防,开启群防群控模式,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也是创举。

每区由一位医者主持,并辅以足够的助理,挨家挨户的检查。一旦发现患疫病人,马上送往防疫医院,并隔离其亲属,安置在从俄国铁路局借来的货车里,以防传染他人。

这就把有限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起来,因为规范,疫情也得到控制。

很快傅家店模式就推广开来,东北疫情得到缓解。

传统观念

即便如此科学的防疫,每天死亡人数竟然还高达百余人,伍连德陷入困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

一天,他前往掩埋场,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才知道根源所在。

原来中国历来讲究入土为安,如果遇到没有后人的,政府也会统一安葬,这是一种德政。可是这一次死的人实在太多,而且又逢冬天,冻土难以挖掘,于是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棺材不够,一些是草席裹尸,更多的只是裸尸,这些等待下葬的尸体竟排了几百米长。

虽然伍连德经过月余奔走,深得众人爱戴,可是这次说什么也没人听他的,就是不同意火葬。哪怕很累,哪怕会传染,哪怕根本不沾亲带故,他们还是坚持要土葬。这就是传统的力量,任伍连德说破嘴皮,回答还是不行。

伍连德没办法,只能让朝廷下令,当时也唯有皇命这最强的传统才可以破除其他传统。毕竟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和地,就数皇帝最有权威,皇权之下,一切都不重要。

接到伍连德求助,施肇基又开始四处奔走,到处活动,终于请来了圣旨。我想当时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太监拿着圣旨,趾高气扬的面对让伍连德无可奈何的百姓,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内容如何不得而知,但概括起来不过一句话: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改土葬为火葬罢了!

于是总被批评的清王朝和万恶的皇帝,总算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帮伍连德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1911年1月30日,正处春节,这本该喜庆的日子,几乎家家披麻,户户戴孝。伍连德与众人商议,还是避开春节,决定第二天实行火葬。

第二天一大早,这场规模宏大,中国历史上首次大型火葬,引来了中外观众围观。

只见众人把棺木与尸体集中起来,每一百具为一堆,尸体间杂入木柴,共有二十二堆。堆好后,浇上煤油,以便燃烧。

火葬结束后,可能是为了不继续刺激民众,也可能是惯性思维。伍连德命人将所有骨灰埋入一个新挖的土坑中,也算是入土为安了。

围观是有效果的,观众回去后,纷纷开始效仿,日、俄两国甚至把已经下葬的棺材起出,集中焚烧。其他地方,也在政府主持下,接连开始了火葬。

传统就这么扯后腿么?其实不然。商鞅在和保守派辩论是否变法时曾经说过:“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传统和现代也一样,不必拘泥传不传统,能治世就用。小平同志不也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嘛!”

紧接着伍连德就利用春节这一传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号召百姓燃放鞭炮,不仅在屋外,还让在屋内燃放。

这一年,东北的人过得既伤感又热闹,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家因在家里燃放鞭炮而点燃屋子的?

当然伍连德并不是真的为了庆祝,他只是想利用燃放鞭炮的传统,借助鞭炮燃烧后释放的硫磺来消毒。

至高荣誉

这是当时各地鼠疫爆发时间表,黑龙江是始发地,但因为有伍连德坐镇,死亡人数却不是最高的。大多数感染和死亡之人都是他到来前两个月发生的。

1910东北鼠疫

在伍连德努力下,大部分疫区在3月1日实现了零死亡,剩下的地方也在4月1日清零。

这场持续半年的东北鼠疫终于成功平息,伍连德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中国医者的骄傲,也让国际医者刮目相看。

就在中国疫情得以全面控制时,施肇基奔走的“万国治疫会议”也有了结果,只是由治疫改为了防疫,说白了就是世界各国来向中国取经。

1911年4月,在沈阳召开的世界防疫大会上,被当选为主席的伍连德,无私的分享了中国治疫经验。一个就是借用货车车厢来隔离,一个就是火葬。

这只是开始

辉煌已经过去,伍连德就应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不,这只是他三十年辉煌的开始 。他才三十多岁,还年轻,一如非典时期的钟南山。

伍连德对于中国医学、卫生、海关的贡献实在是太多,多得我不能一一列举。

三十年里面,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几十场,写了上百篇论文,著述更是不计其数。

梁启超说: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星联就是伍连德的字,这话一点没有夸大。根据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正式披露,1935年伍连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提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被提名。由此可见梁启超并没有夸大其词。

如果我就这样结束,或者有人会认为伍连德只是一战成名,当不起这个荣誉。那就用事实说话,看看他接下来二十几年都做了哪些值得称道之事。

再创辉煌

取得1911年防疫成绩后,伍连德又开始奔走,为东北建立起防疫体系,在关键点设立防疫医院,平时治病,疫时治疫。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就是在他坚持下成型的,研究追踪鼠疫,防范于未然。

在他努力下,东北、北京等地终于有了中国自己的现代医院。他发起中华医学会,创办《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医者第一次联合起来,第一次有了交流平台,第一次有了统一组织。

剩下的就不一一展开,抽几件有代表的大事记来看看。

1918年,平息山西疫情。

1919年,抗击东北霍乱。

1920年,平息第二次东北鼠疫。

1926年,抗击中国第二次霍乱。(这一年,霍乱在亚洲肆虐,中国因为有伍连德等东北医者四处救急,将损失大大降低。)

1930年,收回海关检疫权。(丧失五十年的海关检疫权,在伍连德等中国医者努力下终于收回。)

1932年,抗击第三次霍乱。(这一次因霍乱死亡人数达十万。)

短短三十年,伍连德三次平息鼠疫,三次抗击霍乱,提起霍乱总能想起爱情,但其实霍乱带来的只是苦难。

几次三番下来,他深深感到中国医者缺乏,于是决定创建医学院,培养后备医生。这就是后来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由来,伍连德是其前身的第一任校长。

三十年下来,伍连德先后发起和兴办的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22处,床位2387张。

虽然这对于现在来说微不足道,但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一所医院可以活人成千上万,多一张床位,就多一份希望。

后记

这篇写了三天,删改了三次,伍连德做下之事实在太多,什么都想写,什么都不想舍,最后就概括他这一生吧!

1879-1896年,南洋成长学习。

1896-1904年,欧洲学医。

1904-1907年,南洋从医。

1907-1937年,报效祖国。

1937-1960年,终老南洋。

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三十年都奉献给了祖国,他是名副其实的华人,但世界却把他的国籍看做“中国”。就连诺贝尔奖提名,国籍一栏也是中国。

他在自传中写道:“我曾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末到民国,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在我脑海中往事记忆犹新……

时间过去还没有一百年,中国已经快要忘了这位海外游子。他深深眷恋的母国,记不住她那么多的子女。

直到这次疫情,终于将尘封的记忆唤醒了几丝。才有人发现:原来一百年前,也有一位“钟南山”。

可能也会有几个人无聊的想到:一百年后,是否会像伍连德一样,钟南山也被忘得一干二净?

但是我相信一百年后,不管有没有人记得,只要祖国有需要,无数的伍连德们和无数的钟南山们,依然会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六、烟横 为了控制疫情,伍连德将傅家甸划分为四个区域,隔离监控。 开始训练大量医务人员取代警察进行疫情监测。 同时...
    海盗电台Zimmer阅读 374评论 0 0
  •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
    蝴蝶王妃阅读 843评论 0 0
  • 昨天晚上跟我姚去看了《我不是药神》 本来以为有山争大哥的电影都是走喜剧路线 可没想到我俩看着说着笑着到哭着不再说话...
    木易子呀阅读 209评论 0 2
  • 敬爱的老师,智慧的班主任,亲爱的学兄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广饶亨通农机马云芹,今天是我的日精进行动第95天,给大家分...
    云_300a阅读 86评论 0 0
  • 先说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小故事,从前有两座山,山里都住着一位小和尚,因为山上没有水,所以两个小和尚每次都相伴着去挑水。...
    潜龙小筑阅读 322评论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