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继续阅读杨国荣教授《成己与成物》的第二章 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小澡哥拆解第二小节的第三部分,摘录部分读书笔记如下:
1. 相对于理性以逻辑思维为形式,想象、直觉和洞察在相当程度上呈现超越逻辑程序的特点;较之感知的“以身观之”和体验的“返身切己”,想象、直觉和洞察展示了敞开世界的更广方式。
2. 康德认为,“没有想象将不会有任何知识”。作为人的能力,想象与可能无法分离,从本体论上看,想象乃是以可能之域为其前提和基础:唯有存在可能的领域,想象才有作用的空间。
3. 想象往往以对象不在场为前提:若对象在场,则其呈现的便主要是现实的存在形态,对这种存在形态本身只能实际地感知或观察 ,而无从想象。换言之,凡是可能的,都是可以想象的;也只有可能的,才是可以想象的。
4. 想象在认识论上表现为探寻、发现、展示多样的可能,并在不同的对象、观念之间建立可能的联系。从艺术创作到科学研究,想象的作用体现于生活与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
5. 想象既可以取得具体形象的形式,也涉及观念或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彼此分离甚至相互排斥、对立的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便常常要借助想象。这种关联也体现于科学研究中的模型(model):模型的形成与想象难以分离,作为想象的产物,科学的模型同样呈现形象的特点,又包含概念的内容。
6. 作为把握世界的方式,想象尽管不以对象的在场为前提,但并非与已有经验完全分离。事实上,对可能之域的想象,常常基于一定的现实经验。如果说,以一定的经验作为基础体现了想象的合规则性,那么,超越规则、突破已有经验的限定则体现了想象的自由性质。
7. 借助想象,人们可以敞开事物尚未呈现的方面、规定、联系,也可以用观念的方式构成现实中尚未存在的对象。前者表现了想象的发现功能,后者则展示了想象对发明的意义。
8. 与肯定想象的自由性质相应,维特根斯坦认为:想象与其说是接受(receiving),不如说是做(doing),想象可以称之为创造的行动(creative act)。这些看法,似乎已经注意到想象的自由品格与想象的创造性之间的联系。
9. 在想象的激发下,理性可以不为逻辑程序所限定,获得内在活力;同时,想象每每使理性及理性的内容处于运动之中,并使思想得到扩展、眼神。这就是所谓的打开思路或开阔思路。
10. 想象不仅构成了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过程。理解他人往往涉及推己及人。在由己及人的推论中,便蕴含着想象,包括设身处地的思考。
11. 不同个体间的交往常常以行为或语言的方式展开,而在行为的实施者与作用对象、说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之间,总有存在各种形式的距离,理解过程需要不断超越这种距离所形成的鸿沟,而想象则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环节。
12. 直觉同时关涉对世界和人自身的理解、领悟与认识背景、过程之间等关系。作为认识的方式,直觉所把握的,是既非呈现于感知、也非呈现于一般逻辑思维过程的存在规定。
13. 解构已有知识系统及精神世界既表现为通过消除成心以抑制独断论,也意味着摆脱既定思维模式的束缚,庄子将其视为领悟道的前提,无疑注意到了直觉对已有逻辑程序的超越。
14. 从形式之维看,直觉以思维环节的凝缩、简省以及由此形成的跳跃性、直接性、无中介性为特点;在实质的层面,直觉则表现为通过转换或超出常规的思维趋向,形成对相关问题、对象的整体领悟。
15. 就对象性的认识而言,想象主要展示事物之间可能的联系,直觉更多地涉及逻辑程序及常见思路之外的存在形态,洞察则进一步指出事物或对象的本质规定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
16. 就人自身的认识形态而言,想象使人打开更广的视野,直觉赋予人以新的思路和理解,洞察则进而使人在达到整体领悟的同时获得内在的贯通。
17. 洞察同时又表现为一个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其出发点首先是确定问题,并对相关问题加以反复思考、多方面探索,以使之得到解决。
18. 洞察总是以一定的问题为其出发点,问题的指向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规定了思考的界限和范围,这种限定是必要的:无边际、无范围的意识活动,往往导致空泛,难以达到建设性的成果。
19. 想象所提供的可能之域,往往构成了洞见形成的背景;直觉则不仅通过超越既成思维模式和程序而为思考进路的转换提供了前提,而且常常直接地发现洞见。另一方面,想象所展示的可能之域、直觉所达到的理解和领悟,常常在触发与融入洞察的同时,也使自身获得更具体的意义。就其现实的形态而言,洞察与想象、直觉更多地呈现互动、互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