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都安排妥当之后,已经过了腊月二十,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但这时霍北鸣却陷入了困境之中,那就是无法兑现业务员的赞助提成。
年底本来事情就不多,所以大家的心思自然也就集中到了回家过年了,特别是对于那些成功拉来赞助的人。他们都想着拿着大笔的提成,衣着光鲜的衣锦还乡,结果却是兜头来了一盆凉水,大家的心情瞬间降到了冰点。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每当业务员找霍北鸣讨要提成的时候,他都搬出同样的说法,那就是所有的资金基本都花光了,大家的提成暂时无法兑现。不过他承诺,等过了春节以后,他会想办法,让大家拿到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
对于他的说法,王睿奇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办公室是无偿使用的,就连水电费都不用掏一分钱;二、铸钟的原材料是天津铜厂赞助的,也没有花什么钱;三、钟亭所涉及的场地等一切费用,是市政府无偿提供的。如果说有花费,那也就是人员开支,还有就是南京冯老爷子他们的费用。但那些也都是有限的开支,不至于把几百万的赞助款消耗干净啊?
虽然大家内心极其失落,但出于对霍北鸣的信任,大家也都没有说什么。那时大家心想,霍北鸣有的是能力,他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兑现的。你想啊,人家用一年的时间,把千禧钟这么大的事儿都干成了,平时连那些领导人都能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咱这点儿小钱儿肯定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哪儿知道,更意外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业务员,名叫周聪,当时也不知道是谁把他招进来的。他是四川人,操着一口听起来极其别扭的普通话,说别扭,那是因为他的普通话里还夹杂着方言。普通话你说不好也没关系,可这哥们平时说话颠三倒四的,连个逻辑都没有,让人摸不着头脑。可这哥们偏偏还特别热情,每当王睿奇回组委会,一碰到他,他就主任长、主任短的叫着,又是帮着开门、又是端茶倒水的。听着周聪说话,王睿奇头就大,可他脸皮儿薄,又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对周聪的嫌弃,也就只能暗暗摇头。心想好在他不在自己手下干活儿,要么自己非得疯了不成。
这周聪虽然说话的方式让人厌弃,但听人说,这哥们身上有一股韧性。只要让他看到一点儿机会,他就会奋不顾身的扑上去,直到弄出个子丑寅卯为止。他牵头谈成的那笔八十万的赞助,听说就是在企业负责人楼下蹲守搞定的。据说当时这位负责人看过赞助条件后,礼节性的说了句,“条件看起来不错”,这下可让周聪看到了天大的机会。从那天开始,他就天天来这家企业找这位负责人。后来人家都烦透了,就让秘书把他挡在了门外,谎称领导外出开会了。这哥们不死心,仍然天天过来,进不了领导的办公室,就在大堂里坐着等。时间长了,这家企业的其他人一看到他坐在那儿,就禁不住对他指指点点,心里暗暗的骂他“神经病”。可周聪对那些人的说笑,表现得毫不在意,就当那些人不存在一样,依然端坐在那儿。
后来,也不知周聪从那儿搞到了这位领导的家庭地址,于是就买了点儿水果,直奔他家而去。他谎称是领导的朋友,骗家里的老人开了门。进了房门以后,看到老人在打扫卫生,于是撸起袖子,又是拖地、又是倒垃圾的,忙得不亦乐乎。等领导回到家看到这一幕,弄得人家哭笑不得,说会认真考虑赞助的事儿,暂时先把周聪送出了家门。
估计这次周聪的执着打动了领导,他仔细看过赞助条件之后,确实对自己的企业有很好的宣传作用。于是第二天上班后,正式约周聪去办公室谈一下赞助的事儿。听到这个消息后,周聪欣喜若狂,赶紧把这事儿告诉了霍北鸣。霍北鸣大概也知道周聪平时做事的方式,看这家企业有意向,自己赶紧就把余下的工作接了过来。一番商谈之后,组委会和这家企业签订了赞助协议,赞助款也在几天后打到了组委会的账上。
在之后的业务会上,霍北鸣让周聪分享了这次的成功经验,并且还当众表扬了他,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大家平时对周聪就看不上,再加上他说的这些招儿,大家从心里也瞧不上。所以大家嘴上虽说着“向周聪学习”,但心里却多有鄙视之嫌。
但通过这件事儿,王睿奇却对周聪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好感,因为这种执着,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