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面上的商量,实质上的控制。
我们在生活中去觉察,为什么我们在跟孩子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会突然地不耐烦。有时候,我们表面上是在跟孩子商量一件事情,但是,孩子已经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后,我们家长还在不断地劝说孩子,一味地引导孩子向着家长的意愿方向走,这种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控制。你感觉你是在温柔地跟孩子好好说,但是你的微表情已经在表露你的内心,是想控制孩子,而且这种微表情也会被孩子感知到 ,所以孩子会不耐烦。
2、关于校园BL
一个原生家庭中存在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的孩子,在学校里更容易被霸凌或者去霸凌同学。在家里被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其他同学欺负后,大多会选择忍耐,又因为在家庭中对父母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不愿意跟父母说。当霸凌的孩子
3、先关注情绪、再关注任务
在跟孩子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先关注情绪,共情。当孩子有情绪时,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发泄情绪。孩子情绪好了,再谈事情,再聊任务。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亲子关系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亲子关系好了,你的孩子才愿意跟你沟通,你的话,孩子才愿意听,你的建议,孩子才愿意接受。
4、多表扬,少指责
多表扬孩子后天的好的品质,比如善良、勤奋、积极、上进 、爱思考、共情能力强,改正错误的能力强。少表扬学习成绩好、漂亮、美貌、大长腿等这种天生的品质。学习成绩好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品质,具有天生的特质,所以要少夸。
孩子愿意跟你说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时,你首先要感谢孩子对你的信任。并认真倾听,因为这是对讲述者的尊重。好的事情要立即表扬,不好的事情,也不要批评,要看到孩子的两面性,表扬孩子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懂得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时候,父母一定要积极地相应孩子,给到力所能及的帮助。千万不可直接批评指责,这样慢慢地孩子就跟你闭嘴了,有什么事情就不跟你讲了,那样就更麻烦。
5、错了就错了,改了就好
在听课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现在的一些问题可能与之前错误的教养方式有关系,所以,就立马变得很自责,内疚。越来越没有力量。之前错了就错了,至少我们现在觉察到了错误,主动来学习了,这就很棒了,没必要后悔,咱以后改了就好了。咱以后努力学习成长,并帮助孩子做创伤处理,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长得很好的。
人绝对不可以有的几种情绪:自责、后悔、内疚、嫉妒。因为这几种情况,会让我们越来越没有力量。之前错了就错了,以后改了就好。因为在当时的情景下,当时的做法,是最好的选择。
6、认知的高度
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高度的。父母的认知是孩子的天花板。我们永远无法活出认知以外的生活。我们也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
我们所赚得钱,都是我们认证的变现;我们所赔得钱都是我们认知的缺陷。所以,我们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越来越通透。
7、内耗少了,效率就高了
我们有时候感觉自己工作效率太低,其实很多都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内耗太大。为什么为内耗呢?就是对自己的不接纳,不自信、安全感低。内心始终处于纠结的状态。内心的纠结,让我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考虑的东西太多,杂念太多,大脑就会不清醒,丢三落四,容易出错。
宋老师每天早晨送下孩子上学后,就开始接咨询,挂了咨询电话,吃了饭,就开始进行中午的直播连麦,下了直播,就开始讲青春期父母成长营的直播课,还有积极品质的直播课。下了课,还会作为二讲老师给大家批改作业,一起泡群。这是我们每天雷打不动的安排。你说我效率高吗?其实我效率一般,能量比大家也不多,但是,我不内耗,这是最关键的。
8、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不对呢?对。但是,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呢?大多数家长所认为的起跑线就是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学习各种特长。这些都是行为层面上的。
之前,看过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父母为了让孩子多考证,为孩子报了绘画考证速成班。上课第一天,老师问孩子,比赛的时候,你要画什么,孩子说画兔子。于是,整个的培训过程中,老师天天让孩子画兔子,不让孩子自有发挥,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比赛的要求去画,画了半个月的兔子,参加比赛,还真的获得拿证了。但是,从此孩子再也不肯定拿画笔了。
那真正的“起跑线”是什么呢?真正的起跑线是家庭中父母给孩子的爱。从小被父母爱大的孩子,内心充满着能量。父母给到孩子的爱,是孩子走进社会应对一切困难的底气。因为感受到过被爱,当在外面受到欺负时,敢于大胆说不。而不会一味地讨好。
9、善解人意
你眼中的别人,就是心中的自己。你嫌弃别人的地方,也正是自己不足的地方。懂得觉察反思的人,会通过对别人的看法,去察觉自己的不足,然后,成长改进。
我很好,别人会喜欢我,我很好,别人会爱我。他们不会无缘无故伤害我,即使别人做了不符合我期待的事情,也一定另有原因,一定不是故意要伤害我。世界很美好,人生很美好,我对未来对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
10、求助是你权利,拒绝是别人的权利
之前,我发现我很少求人,我可以帮助别人,但是,我很少请别人帮忙。开始我以为我是独立,好强。学了心理学后,我去觉察我的行为的心理动机,我发现我不是不想求人,而是害怕被拒绝。因为,一旦被拒绝后,我立马就会意识到别人是不愿意帮我,对我不好,不喜欢我,不爱我,所以才不愿意帮忙的。这种不被爱的感觉太痛苦了,所以,我慢慢地变得不求人。
求人是你的权利,拒绝是别人的权利。我不断地学习成长,自信心建立起来后,就不怕求人了,当确实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我能大胆地说出来,至于别人能不能提供帮助,那是别人的事情,即使遭到拒绝了,我不会受伤,因为别人有拒绝的权利,别人不会无缘无敌地伤害我,肯定是确实有什么原因。同时,我也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当我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帮助到别人时,也会大胆地说出来,很愿意提供帮助,但是,确实有其他事情不能兼顾,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