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以下对话:
哲人: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办?
青年:会想各种办法让他学习,比如给他请家庭教师,让他上辅导班,甚至于用不学习就不给吃饭的方式强行要求他学习。
哲人:但这样并不能让孩子喜欢上学习,阿德勒心理学会先考虑“学习”是谁的课题,而孩子学不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青年:您说这是孩子应该做的事吗?但是,在我看来让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孩子一般都不喜欢学习,而父母是孩子的守护人。
哲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这样就无法避免冲突。另外,父母们总是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去命令孩子做这做那,但细究下来,可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是支配欲。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课题与孩子的课题分离开来……
父母确实经常一厢情愿地帮孩子决定这、决定那,美其名曰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这已经是在干涉孩子的课题:如果父母的意愿并非孩子所想,那么父母的干涉则会给到孩子莫大的压力;孩子如果直接跟父母强硬表态,拒绝父母的要求,则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直接冲突;孩子如果压抑自己的念想,违心地顺从了父母的心愿,双方的矛盾郁积于心,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快乐,进一步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事实上,课题分离并不仅限于亲子关系,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烦恼,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课题分离没有做好,在未充分处理好自己课题的同时,却还会企图去干涉他人的课题,比如有些人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把心思完全放在怎么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上,相反他们会去想方设法地讨好老板,以获得老板的认可,然而在这里,工作就是他们自己的课题,需要他们全力以赴地做好,至于老板会如何评价,则是老板的课题,不应该去干涉。只有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好,才可以让人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情绪。如果人们能及时地辨别出什么是别人的课题,并能清醒地放下,则未来的路应该会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