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被打或者打人是常有的事。如果自己的孩子打人了,我们会厉声喝止,但是要是被打了,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就是“打回去”,以彰显自己也是不能被欺负的。
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就真的是正确的吗?其实这种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学会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以暴制暴”,“因为不敢打回去被贴懦弱的标签”,“有些孩子性格柔,和,即使打回去,他们内心也会感到害怕”,“又或者变成两个孩子打来打去,家长强行拉开”,但无论是那种情况,孩子都没有学会被打后如何做,况且,在成年后的社会中,这种冲突(不止是肢体上的)会越来越多。
教孩子学会正当防卫——我不是弱者
不鼓励打回去,并不代表就是弱者,可以用坚定的语言告诉对方“不要,不行,不可以”,这是最早期的正当防卫的话语。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和表达自我意愿,比让孩子打回去更加重要。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学会宽恕。
孩子被打后,内心一定有负面情绪的积累,此时就需要家长鼓励孩子将内心的情绪说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帮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能让他们学会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如何解决。而这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地方。家长以为冲突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其实还有内在的情绪问题,很可能孩子将积压的怨气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同时家长要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宽恕 他人。
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她总有一天需要独立面对和解决冲突。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教会她面对冲突的正确态度:积极面对,有理有节,不惹事,但也绝对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