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马伯庸笔下的一个故事,原文是《长安的荔枝》
故事开始于一个叫李善德的九品芝麻官被设局欺骗成荔枝使。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何为荔枝使?在唐玄宗时期因为圣上的一些需求如果走正式流程会很麻烦,所以设置不少临时的使臣,没有什么实际的官品,但是权和钱一样都不少,毕竟是为圣上办事,何人敢多言,同理钱的事也是直接从国库拿,不用走流程。
那么为什么说李善德得了这么个肥差还要设局给他?原因就在于身在长安的圣上要求在六月一日贵妃生日之时给贵妃吃到岭南(广东)的鲜荔枝!
这是什么概念,长安距离岭南可是有五千多里路,古代交通有限,而荔枝保鲜期短,三天左右就会变味。
这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哪是肥差,这基本上算是要命!
而李善德刚刚贷款在长安买了一处宅子,想着安分工作还房贷,却被这么档子事给直接打趴在地,李善德此时不知如何解决,却遇上了杜甫和韩承,韩承却建议李善德去试一试,倘若不成也能借临时荔枝使之职捞一笔钱财,不至于苦了妻儿。
李善德驾马前行亲自到了岭南,虽为荔枝使但官职低且运送荔枝一事基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在大家眼中这基本是等死的结果,也因此没人把他当回事。
李善德却在此遇到一个胡商,此人给予李善德金钱支持,而李善德利用荔枝使的身份提供通行文书,由此李善德开始了运送荔枝的实验,荔枝未成熟之前先催熟作为实验,以便在成熟时能够运送新鲜荔枝。
但荔枝这种水果“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李善德先后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先将荔枝泡在盐水中,放在双层瓮内保鲜等反复试验,但多出来的一两日对于漫长的五千多里基本上是杯水车薪,就在李善德即将放弃之际,发现采摘荔枝竟然要将树枝一起剪下来,他顿生一计,于是回到住处,经过先前的实验积累和精密计算发现只要途经省份能协助做到接力运送,并按照他的方法将时间控制在十一日就可以将荔枝送到长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是和朝中官员沟通获得协助,但李善德人微言轻但此时突然得到一张纸条指引,竟见到了卫国公—杨国忠,拿着杨国忠的令牌便一路畅通无阻的安排完所有事宜!
最后在运送前夕又出现了些问题,他因无法反抗权利痛失朋友,违背自己的内心,坚持运送荔枝。
于是这项不可能的任务被李善德完成了!李德山前去求见杨国忠,提出运送荔枝中的所见所闻,这两瓮荔枝是举全国上下之力方才能运到长安,损人、财、物等才换来的,这一腔豪言换来的是朝堂内的许多弹劾!可悲啊!
可故事到这里尚未结束,李善德又收到了一张神秘纸条,让他去招福寺,在招福寺围观的人群中,李善德居然见到了圣上和贵妃,竟然还得到了圣上赐的一篮绿李!
事情突然之间就明朗了起来,这神秘人也有了眉目,正是圣人身边的高力士!
这故事的开始也许就是家乡在岭南的高力士在贵妃面前提过岭南荔枝好,后来还指引他见杨国忠也不过是打压旁人,现今这一篮李子更是当着全天下的面给了他一线生机,也就是韩承所说:圣人刚打赏完的官员,朝堂内再有人不断弹劾,就是暗讽圣上识人不明!当真是妙哉啊!这一盘棋布的当真是精妙啊!
李德善最终还是因果循环的流放至岭南,他自此在岭南种起了荔枝,但在来年却迟迟未等到荔枝使前来,从旁人口中得知原来长安已经沦陷,贵妃和圣人早逃到了马嵬坡,哪还有心思吃荔枝!这可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简单谈一下我读得过程中以及读完的感受:
1. 荒诞至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贵妃的几颗荔枝劳民伤财的程度不可计量,且不说百姓,就是官员也是难以下手,这活没人敢揽,一个九品芝麻官被诓成了荔枝使,确是时刻担心为了几颗荔枝随时都可能人头不保,微观人事折射大唐的宏观社会,当然看了这本书你也能看出来李善德为了这么个差事做出的努力,也算是个有能力的人才,倘若身居要职我觉得也能干出来一番事业。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人居然得时刻把脑袋揣在裤腰带上就为了运送荔枝。
百姓的苦,官员的难,又有几人会去关心这些问题呢?
2. 伴君如伴虎,官场如战场
1)官场之上,人人皆是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立马倒戈站队,从前李善德工作时因籍籍无名时常被人忽略,但欺骗李善德做荔枝使时同僚们却笑脸相迎,李善德发现被骗后跑去质问,一个个拒不承认的丑恶嘴脸就可窥见官场险恶。
后来李善德研究出方法后,但因人微言轻无法实施,各个部门开始踢皮球的循环推辞,直到李善德拿着卫国公令牌一路畅通无阻时官员们可真是见风使舵的好手。
运送荔枝事成时人人艳羡,得罪卫国公后人人来踩,毫无立场可言,可笑可悲。
2)最后开始计划运输时,卫国公一纸命令把需求的十棵荔枝树改成三十的时候,下面的官员层层加码竟要了上百棵。这规则可还熟悉?!
3)另外官场上每一句话都得细细琢磨背后的用意,特别是每次韩承和李善德谈话时我总是被言外之意击中,感叹语言博大精深的同时还震惊这些官员阅读理解的能力,果然能做官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啊!特别是最后一部分圣上的行为被韩承解读出来的时候竟有一种被打通任督二脉的舒畅感。
3.人善被人欺
李善德从前唯唯诺诺的做官,现今当了荔枝使也豪横不起来,于是人人还是不把他当回事,但当他利用漏洞施压第一次拿了三十贯钱方才知道权的好处,后来在与岭南的官员对峙过程中硬气了一回才发现这些人都是吃硬不吃软!
再说回正文,马伯庸属实把这个故事写的跌宕起伏,文笔自不用多言,形容流水且诙谐有趣。而且马亲王自言写这些历史小说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种对于文学和历史的把控也很细节!
最后总结引用原文的一段话结束:“此事起于贵妃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自始至终,大家都在围着贵妃极力兜转,眼中不及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