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奇怪的时代里,很多人偏要给自己冠上一个自己都不是很理解的病,诸如强迫症、抑郁症、拖延症等等。这也渐渐成为一种潮流了吗?冠上这样似是而非的心理学概念,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人格独特性吗?这些人对强迫症其实是由强迫想法跟强迫行为组成的了解吗?对抑郁症和强迫症其实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了解吗?
暂且不论强迫症跟抑郁症,我发现拖延症才是大家最喜欢往自己头上扣的一个帽子,拖延症没有严重到要住院吃药,也没有让别人觉得无关痛痒,轻重刚好,所以拖延症渐渐变成被很多人选中的幸运儿。
其实,无论是从国际通用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V)上,还是从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上都找不到关于拖延症详细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拖延症就目前来说,还没严重到作为一种“病”的形式出现。所以它只是一种行为,或许是由个体的情绪所引发,抑或是其他病的一个附带物而已。
不管怎样,排除那些无病呻吟的个体,拖延作为一种行为,确实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也受其所累。
“为什么我总是等到考试前一天才来复习?”
“为什么我明天要交的作业我非要最后一刻才来做?”
“为什么我的计划总是无法按时完成?”
“……”
作为一个被拖延行为困扰很久,又追求完美追求效率的people,我一度认为只有战胜拖延,我才能变得更厉害,才能早日登上人生巅峰。所以我找遍各种办法想克服拖延。看了很多关于拖延的书、讲座,甚至还做了一个课题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我就是跟拖延杠上了,我就想看看是不是很多人也跟我一样,也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影响着我们。然而,就算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样,就算我知道与拖延有关的因素是与任务、情境、还有个体主观因素如学习动机、情绪、自我效能等等。但我还是拖延啊,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我还尝试过什么番茄计时法,记录过什么时间账单。然而我发现,当我越想去克服这个所谓的拖延,我变得越焦虑,越想去逃避那些必须完成的任务直至最后一刻。
就好像手里握着一把沙,越用力,流失得越快。
渐渐地我发现,其实在我与拖延闹得不可开交的那段时间,与现在我对拖延不管不顾,得过且过的日子里,在这两种不同的状态下,我都能如期完成任务,且任务完成的质量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与其我从一开始就打着不拖延的旗子开始一项任务,结果这项任务也要直到最后一天才完成,那么我还不如直接等到最后一天才来着手做这件事。
自从领悟到了这一点,我不是一心想去克服拖延了,而且采取——主动拖延。
举个例子,比如我的假期有三天,且假期过后有一个小测验。以前的我会从假期开始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要复习啊要复习,最终发现其实这三天我都在复习,但是最主要的复习阶段还是在第三天。这样导致我前两天带着复习的焦虑以及没有完成的任务,且又使得我做不好其他事。
那么现在我会主动把这个复习的任务拖到最后一刻,就算最后在复习的时候,我会压力很大,但是这钟压力是在我可接受的范围内,且因为主动拖延,我还获得前两天的小惬意,且能够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很多人其实都是处在我以前的那种状态,从接到任务就开始东搞西搞,开始焦虑,但是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任务的中间如果去做其他事,又会产生内疚感,觉得自己犯了错,直至最后连滚带爬地完成任务。而且大部分人都会抱怨自己,怎么不更早的开始着手准备,其实在我看来,无论多早开始,结果都是一样的。
还不如主动去承担这个焦虑和压力,把它们看做是自己选择的代价。
现在我自认我是一个高效的拖延者,我主动拖延,但是我依旧能高质量的完成各种任务,且我也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腾出时间。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所以拖延一点又何妨?因为拖延我现在才有时间敲打我的文章,因为拖延我才有时间把自己的法传递出来,因为拖延,我获得更多时间。
所以,我就偏偏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