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说杭州又将增添一所国际学校,幼儿园到高中均双语教学,外教个个有明星履历。人们不仅会问,既然是国际学校,那学费是多少,告诉你,幼儿园学费大约10万元一年,小学和中学学费会逐步增加。
按理说存在即合理,有高费用的学校存在,肯定有其需求性。如今中产阶级崛起的势头势不可挡。对于他们花钱不是问题,何况是孩子的教育更是舍得下血本。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想法,哪里有好学校,哪里有好机构,就削尖脑袋往里面挤。但是这样的一个培养方式是真正必要的吗?会有人提出疑虑。
相对于那些中产阶级,普通老百姓的子女该怎么办?如果要说起跑线,还没起跑落下一大截了。看似有道理的行为,实则未必,起步快,基础稳,起点高在某个程度上会孩子后面的道路走的顺畅些,但仅仅智商达到了,情商很差,在社会上照样很难生活好。比如那些高智商的低能儿,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在社会上就很难立足。智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学习获得提高,情商是在家庭里潜移默化的提升结果,并不能像学知识那样通过题海战术就能解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莫言,小时候可都是表现平平,根据朋友爆出,屠呦呦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成绩不是每门都是满分,有的甚至只考了60多分,莫言更是只有小学六年级文化水平,可这样的基础照样获得诺贝尔获。反而那些小时候生活条件优越,每次都让父母骄傲的佼佼者,后来成了平凡的人不在少数。
人生犹如一场马拉松,起跑快并不代表最终能取得胜利,重要的是过程的比拼,看谁耐力足,更能坚持,很多人都是开始拼劲十足,到后面真正需要爆发时已经消耗殆尽,只能眼睁睁看别人超越自己。
何况每一个年龄段就该有那个时期的经历,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不一定对孩子成长有利,按照自然规律去接收知识达到的效果更好。
如果家庭条件许可,孩子自己感兴趣没有排斥心理,接收顶级的教育,自然没问题。如果采用赶鸭子上架的方式去要求孩子,或者经济条件不允许却硬撑,到头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甚至于会获得得不偿失的后果。
总之,孩子的教育得因材施教,切不可人云亦云赶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