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不在监督和催促,而在家长的榜样,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影响孩子,那么家长要怎样做,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呢?
学习分享内容如下:
01.你的孩子将会成为你
02.身为父母,要察觉自己的哪些行为
03.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探测器
04.父母把家庭打造成真正的避风港
05.哪些途径可以帮父母完善健全人格
06.自我管理的六个好习惯
一、你的孩子将会成为你
思考两个问题:
1.你回忆一下,你的性格行为举止是否有自己爸爸妈妈的影子?
2.你从父母身上习得了哪些好的品质,又有哪些你不喜欢的特质呢?
给出答案:
(一)镜像神经元——静止脸实验
1.“静止脸实验”指的是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2.母亲先与孩子有愉快的面对面互动,然后母亲突然就没有表情,对孩子的热情互动没有反应。
母亲如果一直对婴儿保持着面无表情,婴儿一开始会积极地想与母亲互动,当看到母亲没有相应的反应时,婴儿会变得小心翼翼,并且会不断地互动。尝试回到刚才的状态;当母亲依旧没有变化的时候,婴儿就会变得退缩,并且会有消极表情和动作。
3.从“静止脸实验”可以看出,孩子非常在意父母的情绪,希望自己被父母关注。在亲子互动中,如果孩子被父母忽悠,与父母的沟通受阻的话,孩子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
(二)父母经常“冷脸”,孩子会产生哪些心理?
1.胆怯心理
父母的“冷脸”,让孩子手足无措。当孩子做出积极的举动也没有受到家长的回应时,孩子便再也不敢试探,不敢尝试,逐渐退缩,形成胆怯的心理。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乐。”
孩子在这种忽略下,明明是原生家庭却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害怕做错事而愈加被忽视,对家庭严重缺乏信任感和依赖感,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不能开心快乐地成长。
有这种性格的孩子总是试图讨好别人来得到安全感,非常敏感,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
2.抑郁心理
孩子非常渴望家长的关注,但是无论通过好的方式还是坏的方式,家长的态度始终都是原样。无动于衷,孩子怎么积极改变都没有用,依旧没有得到家长的回应。
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非常沮丧、焦虑和烦躁,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非常悲观厌世,在抑郁的促使下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
3.叛逆心理
父母的冷脸实际上就是一种冷暴力,对孩子是一种精神虐待。
孩子长时间遭受这种暴力,怎么做出反应都没有得到响应,他们怨恨父母,于是通过同样的处理方法抵抗这种暴力,让自己的行为变得非常叛逆,做出与父母期待相反的事情,亲子关系产生严重的破裂。
案例分析:
妈妈是家里的排行老三,她上面是两个姐姐,后面是两个弟弟。两个姐姐和两个弟弟都学习比较好,都考上了大学,也有了不错的工作。这个妈妈当时学习不太好,没有考上大学,就到武汉的一所大学去卖衣服,在商场认识了孩子的爸爸,之后就结婚了。
结婚之后就没有再去工作了,一直带孩子。然后,相比之下就觉得自己不如自己的兄弟姐妹过的好。就觉得自己吃了没有学历的苦,她把自己对学习上的渴望,对学历的渴望,生活的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因为自己是全职,她把所以的经历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监督孩子写作业学习。那这个孩子他很喜欢看书,同时不太喜欢写作业、不喜欢做一些枯燥的事情。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在家也一样,是因为妈妈经常有情绪,妈妈在家就会打他,吼他。
孩子就有样学样,他在班级和同学有冲突时,也会去打别的同学。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又打人,老师就会三天两头的请家长,和家长告状。老师会留一些抄写的作业,回到家家长觉得是老师留的作业,那必须要完成。
此时,孩子就更逆反。因此,亲子关系变得很不好,妈妈就觉得快要崩溃了,经常打伤了其他同学。老师对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意见了,不管是不是这个孩子的错,妈妈就觉得再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就废了。所以,妈妈就找到校长要求给孩子调一个班,结果校长没有同意。
注意:
在这里要说到,遇到这样的事情,尽量不要调班,因为同一个年级调班,班主任老师也会和其他老师说这个孩子的人品如何,尽管新班级老师很同情你,但是这个新班级的老师也要做人呀,后面可想而知这个孩子的结果。除非转校,但对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转校也比较不容易,除非有新户口,或者国际学校。
后来,这位妈妈觉得改变不了环境,可以改变自己。
之后通过大量的学习家庭教育的课程,看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发现自己要先去改变,孩子才能够改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