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主道 第十五章:静退
上一章中韩非子主要讲了“五壅”的结果“五失”。第一失就总结性的说出五壅的结果“臣闭其主,则主失位”。后面四失从财政、行政、舆论、组织四个方面阐述了壅与失,第一是“臣制财利,则主失德”,感恩戴德的前提是受之财利,臣子控制了国家的财利,君主无财施惠自然失德。第二是“臣擅行令,则主失制”,权力的体现在于令行禁止,如果臣子越过君主擅自发令,君主就会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权。第三是“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子私下给人好处,长此以往,受惠之人自然认为臣子有仁义,这样君主就是会失去英明的名声。第四是“臣得树人,则主失党”,臣子拉帮结派,扶植党羽,慢慢君主就会失去支持与力量。所以韩非子告诫君主要牢牢把握住君主权力。
韩非子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壅失之患,那么君主具体该怎么做呢?思想的阵地在于不断的巩固与加强,韩非子用不同的言语形式向君主述说着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这一次也是一样。“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意思是君主的原则,以静退为贵。静,是不争,退是归位。君主静如道,不与臣争,不与民争,因为天下就是君主的有何可争,争反而将自己与臣民放在了同一个层次,并把自己摆在了臣民的对立面,这与道是相违背的。退,是君主从事物的前台退到后台,君主不是事物的具体办理者,君主退回到平台搭建者的身份,让臣民走到前台,各尽其能,各办其事。
君主“静退”之后,与道同行,在韩非子看来君主“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 意思是不亲自操持事务而知道臣下办事的拙和巧,不亲自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谋事的福和祸。因为君主是平台的搭建者与管理者,是国家发展战略与律法规则的制订作,是事物好坏与对错标准的衡量者,自然知道臣子办事的好与坏,臣子谋事的对与错。君主悟道行事,明白国家与社会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才会知道臣子谋事与办事的好坏对错。这就好像国家行业标准一样,达标即为对,否则即为错,没有中间说法。
君主与臣民不争,那么臣子就是事物的主体。君主在具体的事物上应该“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意思是君主不多说话而臣下就要很好地谋事,不作规定而臣下就要很好地办事。这里所说的不言与不约是会对具体事物,不是国家政策。天下大旱,赋税要不要征,这是君主要做的事,如果要征,怎么征这是臣子要做的事。如果君主连赋税怎么征都要亲自上阵,这就违背了“静退”的原则,与臣争事。
对于臣子的工作韩非子告诉君主要“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意思是臣下已经提出主张,君主就拿来作为契约;臣下已经做出事情,君主就拿来作为证据。很简单,臣子主张说我可以这样做,好,那你去做吧。事情做完后,君主看实效与主张是不是一样,一样就奖,不一样就罚。这就是“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意思是拿了凭证进行验核,就是赏罚产生的根据。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在公司管理中,“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应该是老板的管理原则,切不可凭自己的喜好进行奖罚。销售工作的管理原则与基础就是绩效考核,按签订的责任书为准,完成多少回款拿多少提成。老板制订好销售与市场政策制度,每月按制度办理就好,不需要“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