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最早在心理学领域明确提出, 出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具体来说《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创作。通过青年与哲人之间的辩论, 对阿德勒心理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课题分离”不是冷漠无情,而是让人们懂得、分清楚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要做,放下渡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别妄想靠自己改变别人,也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痛苦的说:这一段时间她几乎要崩污了,家庭的事情,同时之间的事情让她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办?前面的路迷茫一片,不知道路在何方,明明有着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却造就互不理解的悲剧。孩子的学习一塌糊涂,每次辅导孩子都好象经历了一次人间炼狱,孩子今年都是六年级了,为啥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呢?我不舍得吃,不舍得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为啥他就不理呢。抽泣声代替了诉说。我也只能在一旁默默听着她的诉说,偶尔递上一张纸巾、却无话安慰,今天看到《被讨厌的勇气》中的课题分离让我豁然开朗,也重心定义了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句话。
课题分离,成年人必修课。在成人的世界中,最抹不开的是面子,有时候出力不讨好,委屈了自己痛苦了别人。真正理解了课题分离的核心,拎清楚彼此的课题,勇于拒绝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不是冷漠无情,而是说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坚守自己的阵地,不为不值得的人让渡自己的利益。
皮尔斯.安东尼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只是找到彼此的共同之处,更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学会捡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尊重别人的生活,适度冷漠,活出属于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