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100】28D:问答2丨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

原文字数:1832

还记得我在第七周《什么是“落后”》的问答里提到过:

只要你留言,就已经超过了95%的读者。

于是那一周的留言数量骤增,连续几天的留言量都比平常多了一倍。

想必大家是希望超过别人,所以开始纷纷留言,但是这明显不能让你“坚持下去”。那些留言数量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你想一直留言,你需要给它赋予一个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今天的问答或许可以给你一个建议。

留言01

WMZGWKL:我一直有个困惑,怎样找到身边志同道合的人?

李笑来

首先要提醒你的是:

坐在那里想是没有用的。

这就好比一个男生天天宅在宿舍,苦恼自己怎样才能找到女朋友。

我在文章中说过,如果你希望获得某项技能,那就应该尽可能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群。如果你想要健身,那就应该去健身房找“同道中人”。如果你想读书,那就去图书馆找。

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怎么找,而是你知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

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他们喜欢去什么样的地方?他们通常在什么样的社交平台上出现?

如果你的目标是明确的,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会自然出现,随后要做的不过是去这些地方和他们接触而已。

哪怕不能和他们一对一的聊天,平时多关注一下他们的动态也会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

留言02

江维成:我的语文不好,但是想当个作家。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只要开始写,就已经是个作家”。我希望根本停不下来,可我想不到如何给它赋予重大意义。该怎么办?

李笑来

想当个作家本身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是貌似这个意义对你来说还不够“重大”。

虽然当个作家、拿到丰厚的稿费都可以是做事的动力。但是如果这不是你内心真正认可的东西,恐怕也没有办法让你持续做下去。

这个时候,不妨试着去别的地方“找钥匙”,而不要把目光都盯在“作家”、“稿费”上去。

如果说运动带来的快感来自于“多巴胺”,那么写作给你带来的快感则是“清晰的思考”。

想必每个人都体会过“想明白”的快感,那种感觉就像模糊的视线突然变得清晰一样。发现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尽管那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不妨碍你感受到这份快乐。

写作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想明白”的过程。

不要想着成为一个作家,只想着让写作帮你看清楚、想明白或许能够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思:老师真的能看透本质!我没有想过当作家,但是想到过拿稿酬。比如说各种路径投稿。但是,可能这不是我内心真正认可的东西,所以投稿的动力不大。之前我还奇怪,我不是很想要钱么?怎么还动力不够,总是拖延着不去写稿呢?我喜欢写,但是总是喜欢写随笔,随感,尤其是读了笑来老师的文章后,总喜欢不断写自己的感悟。我觉得我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但是我之前根本没想到,我喜欢写,是因为我学习了之后,想明白了,直到老师提出,我才明白为什么我愿意一直写,即使没有多少人看。


留言03

长青:正如笑来老师说的,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毅力。最近这段时间我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费劲了脑筋。初中了,学习一直毫无毅力,教给他各种学习方法,最多只能坚持两天,真是快被气炸了。

李笑来

如何让孩子体会到“重大的意义”?

这可能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他才有可能不用家长督促,而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苦口婆心地说是没有太大用处的。

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自己持续做好一件事,并且让孩子看到这件事的成果。这应该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的最大意义:

我的父母通过行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大过父母的亲身示范。

我的父母做到了,我作为他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而且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变得更优秀。这些想法如果被植入了孩子的大脑,想必父母也不会太过操心了。

思:我前几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还帮儿子分析了一下。昨天的文章中写了。特别赞同“家长苦口地说是没有太大用处”的。言语有时候实在是软弱无力。我的孩子没有改变,可能是他没有通过我的努力看到生活带来的变化吧。


留言04

周sir:起初写留言总是不能被选上,而且看看别人的留言质量,自己就惭愧,于是不写了。但是换个角度想,多写一条都算是给自己赚钱呢!

李笑来

估计有不少读者留言的目的是为了“被选上”,或者“拿奖品”。

目的本身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抱着这种心态是无法长期留言的。这个通过留言数量的变化就能看出来。

如果希望长期留言,我们能给它赋予一个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我觉得不妨这么想一下。

每天留言200字,一周就是1400字,一篇说理性文章基本就是这么长。如果你每周总结一下自己的留言内容,就相当于每周写了一篇文章。

一年下来,就是52篇,你相当于给自己写了一本书,并且这里记录的都是自己的成长。

花了199元,不光更新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还顺带着给自己写了一本书。这个动力绝对比精选留言和周末奖品要大得多吧!

思:老师,为什么您总能想到如何来赋予意义呢?好神奇!我就有时候就想不到事情的本质意义!


留言05

石头:大脑是可塑的,喜欢和厌恶同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不喜欢但有意义的事情变成喜欢的事情。

李笑来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功能:

遗忘痛苦。

你不妨回想一下昨天痛苦的事,上周痛苦的事,去年痛苦的事。你会发现越来越困难。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功能,恐怕就会被各种过去的痛苦纠缠,最后无法集中注意力到每天的工作上去了。

了解了这个功能之后,你知道为什么那些苦哈哈的坚持不管用了吧?

比如当你“辛苦”地背单词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大脑发送指令:这么痛苦的事情可一定要忘记啊!于是越痛苦,忘得越多,越背不下来,进而越痛苦。

所以想要不放弃,首先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

思: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老师也提到了我们的大脑有遗忘痛苦的功能,当时印象深刻。前几天将和老公讨论的问题写了一篇文章《“旧事重提”真的不好么?》,我也用到了大脑的这一功能。学以致用。慢慢做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