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口似莲花秀才漫夸世情
心如止水神女偏崇佛法
“神仙姐姐,先生今天回家去了,给学生们放假,我想下山进城去逛一逛。不知今天神仙姐姐要不要听经?不然我俩一道走吧?”小福生很久没有下山了,趁今天有空,便想起邀请小田女作伴同行去连城玩一玩,顺便购买一些纸儿笔儿和日用家杂回山应用。
“今天早课已讲完,不必再去听经了,你要下山,我陪你去一趟吧。不过我没下过山,更没进过城,你要招呼着我,不要让人取笑了去!”小田女含着笑,满口答应了。
“你快吃饭吧!吃饱了,就动身,早去早回。下山后,不能再叫我神仙姐姐,只能叫我姐姐,或叫田姐,以免让凡人知道,招惹麻烦!”小田女得小福生邀请,不免尘心一动,也想看看凡人情趣,于是催促小福生快吃饭,早上路。
“神仙姐姐!连城得天独厚,不但物产丰富,而且人杰地灵。六街三市,热闹非凡,士农工商,彬彬有礼,许多习俗,都带古都遗风,即使陌生人到那里,也会被那古朴温馨的情调所陶醉。”小福生见神仙姐姐肯伴自己下山进城,心里十分高兴,乘机将自己的出生地吹了一番。
“照你这么说,这个地方比天堂还好罗?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凡人出家修行呢?”小田女眼里,做神仙可与天同寿,与地同休,凡间哪能与天堂相比呢?
“话不能这么说。天堂有天堂的好,凡间有凡间的好。不过依我看来,天堂未免寂寞,还是凡间热闹些,更称人的心意。”说话间,小福生吃好了饭,便与小田女一起下山。
走到净欲塘边时,小福生说:“待过了净欲塘后,就算是出了仙山了。”
“待出了仙山,小福生,你切记不可再叫我神仙姐姐了!只可叫我姐姐或田姐,我叫你弟弟或福弟。切记!要不然让凡人知道了,可就麻烦了!”小田女笑着,再次提醒小福生注意。
“神仙姐姐,你放心好了!福弟记着就是。”小福生说罢,一本正经地叫了一声:“田姐姐!福弟这厢有礼了!”小福生调皮地作了一揖。
“福弟!不要刁,田姐这里还你一礼!”
小田女今天第一次出山,特别高兴。她见了满目田园风光,心情很是舒畅,所以福弟耍刁,也高兴地福了一福,开个玩笑,接着说:“福弟!你看那个男子帮那个女子挑谷子,男子的心肠多好呀!”小田女看见一个男子把自己挑着的一担谷子送进家门后又返身出来,继续接挑一个女子肩上的一担谷子,让女子空着手回家,便忙不迭地称赞起来。
“田姐!还是那女的好!”小福生笑着答。
“男的好!”小田女顿一顿,“福弟你错了,明明是男的帮女的挑,当然是男的好。”
“田姐,凡间男耕女织,种地插秧,收粮割稻,是男子汉的事。妇女只在家中生儿育女,织布缝衣,烧火做饭,侍候公婆,养鸡喂猪,操劳家务事。可那女的看自己的丈关收稻辛苦,就出来帮忙,减轻丈夫的负担,能说这女的不比男的更好吗?不过,她的丈夫看来也很爱自己的妻子,他把自己的一担送回家后,马上来接妻子。因此,男的也不错。”小福生笑着解说,同时也让步了。
“好!两人都好!一个巴掌打不响,两人好,才是真正的好!”小田女明白了,笑着赞成福弟的解说。
姐弟两人一面说笑闲谈,一面继续向城里进发。
“福弟,你看那个女子,手上提着个漂亮精致的小竹篮,里面装着满满的东西,她的后面跟着一个男子,手里抱着一个孩子。你看那女子又高兴,又有点急忙的样子,那是为什么?”小田女下山,才走几里路,就感到事事新奇,忍不住连连发问。
“田姐,那是夫妻双双带着孩子回娘家,这对于出嫁了的女子来说,自是喜欢不过的事。那对夫妻,可能已忙完农事了,今天他们带着双丰收的喜悦心情,归宁看望父母。女子思亲心切,巴不得三五步就到娘家,才显得有点急忙的样子。”小福生回答。
“回娘家看望父母,人之常情,要说急忙一点,也是常有的事。怎么联得上双丰收呢?”小田女反驳说。
这时正好到了文川河的跨河大石拱桥上,姐弟俩便坐在石栏杆上休息。回望那仙山,大半个身子都已隐没于缭绕的白云之中了;再低头看看文川河,只见波光粼粼,水柳依依,千帆如织,十分赏心悦目。她们俩都感到舒畅极了。
那对夫妇也由小路走上大桥来了。他们没有歇息,只瞟了姐弟俩一眼,便微笑着轻盈地过桥去了。
“姐姐,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对于刚才那对小夫妻来说,这是一丰收。”小福生看一眼已走远的夫妻,“二丰收么,你看那男子手中抱着的孩子,是刚出生不久的。看他们年纪轻轻的,定是新婚后的第一个孩子,这不是双丰收,又是什么?”原来小福生的双丰收,是指此也。
“刁弟,你油嘴滑舌的,连生孩子也叫丰收。”小田女瞅了小福生一眼,抿着嘴笑了笑。
“那当然罗!”
“不!”
“怎么不?孩子是夫妻结婚后的新生命,怎么不能算是丰收?”
“不能算,不能算!”
“好!不能算,就不能算吧!好姐姐依你就是!”
“那自然!”小田女娇笑着。
“田姐姐,男耕女织,生儿育女,何等乐趣!你看那女的,走在夫君前面,恨不得三步二脚跑到娘家,拜见高堂父母,把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给外公外婆看。你看那男的,把孩子心肝宝贝似地抱着,紧跟在妻子的后面,真是一幅生动的‘归宁天伦图’啊!”小福生长年苦读在深山,看到人家小夫妇那种恩爱景儿,心内羡慕极了。
“田姐,我家住得远,自上山读书后,很少回家。记得在家时,有一次,我大姐姐和大姐夫抱着孩子回来看父母,就像刚才那对夫妇那种模样。我姐姐一回到我家大门口,就把竹篮儿交给姐夫,把姐夫手上的孩子,抱进自己的怀里,似乎孩子是她的独有财产。”稍停下,小福生又接着说,“姐姐还没有入门,我的父母就满怀喜悦地迎了出来,急忙在门口点一把火让姐姐抱着孩子跨过。姐姐一回到家中,就把自己手中的心肝宝贝,送到母亲怀里,像完成了一件什么大事似地,站在一旁骄傲地微笑着。”他见小田女听得出了神,又接着说:“我母亲接抱外甥后,一口气地叫了几十遍的心肝肉儿。姐姐笑眯眯地站在母亲面前,不断逗着孩子,‘叫嬷嬷’、‘叫嬷嬷”地说个没完!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可是她们当他会听话似地逗着玩。我则连忙接来姐夫手上的竹篮儿,因为篮里通常都装着许多好吃的东西。这是姐姐、姐夫或客人到我家来时我最喜欢做的第一件事。”小福生一面回忆,一面说。小田女咬着嘴唇,微笑地听着。
“我伸出双手,想抱一抱外甥,母亲却不让抱,说我这舅舅毛手毛脚。而我二姐双手一张,母亲便把孩子给她了,可见生儿育女,是女人家的事。要不然,妈怎么不说二姐毛手毛脚,却单嫌我毛手毛脚呢?二姐姐抱到手了,就逗着外甥,教外甥快叫她姨姨,那气氛多亲热呀!”
小田女依然眨巴着眼睛,细细地倾听。
“我父亲与姐夫,早已坐着喝茶了。这时姐姐叫了一声:相公!竹篮呢?我姐夫如接圣旨一般地蹦了起来,马上把我放在茶几上的竹篮儿提到姐姐手里。大约是姐姐生了男孩,气粗了,声音也大了,可见是姐夫太宠着她了。姐姐接了竹篮,轻轻打开盖子,把从家中带来的礼物,一份一份拿出来,嘴里说:‘这是父亲吃的,这件衣服是妈穿的,这花儿是二妹戴的,这些是给叔伯婶婶的。’我等了半天,都不见我的礼物,便嘟着嘴,叫了一声姐姐。我姐夫知道,我是要吃的,忙伸手往竹篮里想拿我的份儿。姐姐拍了一下姐夫的手,姐夫忙将手缩回去,脸上傻傻地笑着。姐姐拿出一包东西说:‘小馋猫,这是你的! ’”
“嗤!”小田女笑了。
“你笑什么?田姐。”
“不笑什么,只笑这桥上,有只贪嘴的猫儿!”
小福生知道田姐笑自己贪嘴,也不理会,自顾说:“姐姐拿出包鲜枣子,交到我的手上,蹲下身子把我抱了起来,说:‘姐姐给你枣子,是希望弟弟早早登科,光宗耀祖。’姐姐只有我一个弟弟,十分疼爱我,每逢回家,都要带着好吃的东西给我!”小福生回忆着受姐姐疼爱的情景,滔滔不绝地说着。
“‘还不下来! ’父亲见我一直猴在姐姐身上,吃着枣儿,便开始训我了。‘这样大的人了,还不快下来,给你姐夫斟茶! ’”小福生学着父亲老气横秋的说话声调,引得小田女咭咭笑了起来。
“我忙从姐姐身上溜了下来,给姐夫、姐姐和父亲斟上香茶,嘴里说:‘姐姐,我一定发狠读书,抢个状元回来!那时的姐姐,就成了状元姐姐了。’姐姐高兴地忍不住喷了一口茶,笑着说:‘哪有状元姐姐的? ’我忙解释说:‘是状元的姐姐,不是姐姐当状元。’姐姐这才理会过来,说:‘好!好!好!但愿祖宗有灵,保佑贤弟早登金榜。’我们在说话的工夫,母亲却早已到厨房里弄吃的去了。每逢姐姐、姐夫来到时,母亲总是忙得像什么似地,东找找,西翻翻,连心肝肉儿都恨不得掏出来让他们吃。”小福生坐在桥上,一口气回忆着姐姐第一次回娘家的乐趣儿。小田女含着微笑,听得津津有味。
“嘡!”一声锣响,把桥上拉叙家常的姐弟俩吓了一大跳。小福生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乘官轿如飞地上桥来了。小福生忙拉起田姐的手,飞也似地跑下桥去。小田女一只手拎着裙儿,一只手被小福生紧拉着,嘴里喘着粗气,眼愣愣地看着那乘官轿,前后拥着一帮人,鸣着锣儿,吹着喇叭儿,大声吆喝着走过去了。
“福弟,你这是干什么?就是来了黄斑白面的大猛虎,也自有姐姐挡着,你怕什么?你看我的裙摆,也被你拖脏了!”小田女皱着眉头说。
小福生听了,连忙弯下腰,帮助田姐拍打裙摆上的泥尘。他把裙摆拍打干净后,抬起头说:“田姐,你不要生气,你看不是干净了!姐姐,那是官儿过路,黎民百姓都要回避的。我们不跑开,就算挡道,那些如狼似虎的差人,就要大打出手了。平白无故挨他们几板子,才叫冤枉呢!若是皇帝老子过路,你不回避,就要被赖作刺客,拉去砍头!要是砍了头,我就见不到我的田姐姐了。”小福生笑着给田姐解说。
“刁官的板子,皇帝的砍头,都奈何不了我!”小田女提高嗓门说。
“将来我中了状元,外出巡视,也是如此鸣锣开道放炮启行,那喇叭声,或许比这还响哩!”
“福弟,你错了。这是官道,人人都可行走,怎么要让他?”小田女一脸余愠,忿忿不平地说。
“田姐,你错了。既是官道,自然是官家先行,要不然,就叫民道了。等下进城,如果碰上官轿,我们还是要回避的。”小福生似乎是为将来做官时的鸣锣开道辩护。
“还是天堂好,佛法平等。”小田女心中似有无限感慨。
“不见得吧?其实佛法平等也好,世法平等也好,都是一句空话。不然,你看那满殿菩萨,法身有大有小;位置有上有下;排列有前有后;姿势有坐有站;材料有泥有金,有石有玉。如果佛法平等就该一字儿排坐,不分尊卑;就该一律用金身或是泥塑,一律用石雕或是玉琢。世人烧香拜佛,就不该分等级,就不该大菩萨烧大香,小菩萨烧小香,到金身菩萨座前叩的头,也不该特别响。”小福生头头是道,说了一大串。
“噗嗤”一声,小田女笑了。她想起小福生在山上求神拜佛,祈求保佑学友梅如时在金身菩萨面前虔诚叩头的一幕。
“姐姐,你又笑什么?”小福生见田姐笑了,以为自己的话说对了,逗乐了她的心情,一切气闷都消解了。
“我笑你们读书人不可靠,说一套,做一套。现在低头让做官的,将来昂头翘首,要百姓让你,羞也不羞!”小田女用指羞了一下自己的脸,“回山罢,尘世不可来!”
要知小田女有没有进城,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