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在南大学习,教授们授课高屋建瓴,或认真考究,或恣情特立,无不直通修养;而在学校里践行中国文化的老师们,心怀教育使命,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积极的生活者”。听了都好生佩服,每一天都很充实!
他们对经典阅读的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是传承文化文明的中坚力量,有与一般人不一样的风骨,坚定又快乐!
书香阅读,古典文化回归与亲近,我们向自身文化去寻找,在传统文化中习染修养与美学趣味,并重理想与现实。跟随去抵达传统文化的高度,通过微观视角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去唤起生命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主!
教育是门艺术,“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以本土为依据,找到适合学校学生的资源,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有序推进。找到了那个契合点,在当下各种卷的时代里,让学生留有自己成长的印记,慢慢生发出热爱的聚焦点。创建多种“有意味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真正找到自己,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年轻的脸庞绽放光彩,感受到青春是那么美好!
一线的名师为我们分享时,他们自称为“理想主义者”,会走到学生的那个年龄那个当下,以“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有弹性空间里去教与学,“师生”关系,除了建立引导者与学习者的关系,“师友”关系的晤谈与协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大要素,如同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把文化与精神,全面与特长,知识与生活相融通,培养新学力!
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种子,每个学习阶段做好衔接性,养成自主性,为终身成长做步步铺垫!他们呼吁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者”,教师能表达理想,学生才会追求理想,教育需要良好的生态系统!
“书香校园建设,文化传承人”四天集训,从沉淀几千年的文化精粹中,寻找到自己的美学欣赏,深入其中,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内在力量。意识层面的提高,还需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行合一”,养成自己的核心心力!这次学习,在南大“知行楼”和南京十三中的“行知楼”,不言而喻!
作为教师,指引学生在面对每个个体选择的境遇里找到自我的方向,告诉学生有方向感,有仰望星空的指引,人生不仅有六便士,更要有月亮!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日日寻常,日日又不寻常。二十来年间我无数次来逛南京的先锋书店,那句标语——“大地上的异乡者”,一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