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深圳著名的千万高端住宅华润深圳湾悦府二期一户住宅发生爆炸,引发火灾。爆炸从单套房子波及到周围七八户,大约有五层楼窗户都被震碎。现场火光冲天、黑烟滚滚,钢筋混凝土楼板也裸露在外,多个楼层的外立面被熏黑,触目惊心,场面十分惨烈,甚至连隔壁春笋都感受到了冲击波的震感。
爆炸起火楼层位于27楼,高度80m以上,现场消防救援难度非常大。不幸中的万幸,是火灾发生在工作日下午,大部分人都不在家,如果发生在晚上,后果不堪设想。
而起火的原因,认定为燃气泄漏。这场事故不仅夺走了一条生命,还炸穿了豪宅的面子,炸开了对物业管理、消防安全、高层/超高层住宅到底值不值得买、以及房屋保险配置的集体拷问。很快,悦府二期火灾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也瞬间把这个明星楼盘推到了风口浪尖。
1
火灾背后的悦府二期
华润深圳湾悦府,是深圳著名的豪宅盘,挂牌均价18万元/㎡,最高达25万元/㎡,物业费11.8元/㎡。主力户型超过200㎡,价格过5000万。在租房源价格也根据户型和楼层有所不同,从25500元/月到60000元/月不等。地段堪称无敌,在深圳湾万象城楼上,坐拥深圳湾超级海景,还拥有深圳稀缺城市景观:人才公园、春笋CBD中心、春茧体育馆。又有顶级的商场万象城,穿着睡衣就能到万象城买LV,走路就能到春茧打羽毛球看演唱会,散步就能到人才公园看海景,可说是南山区的绝对核心。
悦府二期布局为四梯五户,分ABCDE五个户型,共计42层。从单元格局看,五户分布在东南西北各个位置,单元各户型之间的密度很大,特别是C户型被挤在最中间的位置,采光通风受限,还没有阳台。而户型的拥挤不可避免会造成楼栋水电燃气等设施的拥挤。由于悦府二期大部分户型没有设计阳台,有阳台也比较小,不是凸出来的大阳台,因此整个楼栋看起来更像写字楼。
此次发生爆炸的是悦府二期1栋27C,过火楼层主要为27层至31层,每层C户与相邻的D户受爆炸影响较大。27C,是一套约106㎡的一房一厅,为悦府二期面积最小的户型,月租金在2-2.5万元/月左右。这个户型非常鸡肋,唯一的亮点,是客厅和房间都有超大面积的整面落地窗,景观面积比较大。但缺点就非常明显:客厅没有阳台、通风性差、厨卫和衣帽间都是暗房等等。悲剧的是,这多少也是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这套房子长期没人居住,也没出租,一直处在无人居住的状态。据阿里法拍网显示,柏瑞花园1座(也就是悦府二期)27C房产在今年5月、7月、10月均进行了法拍,但是最终都因无人出价而流拍,起拍价也从最初的2024万元,降至1619万元。根据上述法拍房的执行裁定书,该套房源均因借款合同纠纷被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查封。或许也因此,以致每一年的燃气安全检测都错过了。燃气公司、物管、业主,估计都因为房子比较新而大意了,该联系催促的,没有联系催促。该配合安全检查的,长期也不到房子来。
而这套房大概率是燃气管道有缓慢的漏点,由于入户走廊被封窗,导致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天然气。最终可能是电气问题引燃,到达爆点。大火燃烧影响到了上下的邻居。上面一户有人住,于是发生了最令人悲伤的一幕。一连串的小概率事件,最终酿成了巨大的悲剧。
据业主群的反映,28B的住户在事发前一天和当天都报过警,称闻到燃气味道,希望派人处理。而物业公司在收到业主报告有异味后,并没有及时排查,也没有处理。而豪宅的所交的高昂物业费,物业管理的服务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次事故让人开始重新审视。
华润悦府的品牌口碑,在这一声巨响后,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这套房子的爆炸波,至少影响上下五层住户,每套维修价格应该都不菲。目前虽还不清楚事故对于建筑本体的影响程度,但大家在心理上已经承受了不小的冲击。悦府二期的房子,在今后的二手房市场上,流通价格和流通性影响肯定是不小的。
那么这次事故的损失该由谁来赔?被法院查封的法拍房发生爆炸,权属和相应责任目前在法律上也属于灰色地带。业主吗?业主已经失联两年,房子也是断供法拍房,长期空置,查封后属于银行管理了。银行吗?银行只管抵押物价值评估、债权平账,它不管房屋安全维护。法院吗?法院只负责资产查封、贴封条,也不对资产质量负责。燃气公司吗?燃气泄露,燃气公司上门检修过了,这套房子空置无人,没人开门,得不到及时处置。物业公司吗?房子被法院在入户门贴了封条,物业没有权力进入。所以,这些明面和隐形的损失,究竟会由谁来买单呢?
2
房屋保险制度
这场爆炸事件之后,引发全网大规模热议,我们在关注责任主体究竟怎样判时,其实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业主有购买房屋财产保险,起码在事故后的经济赔偿上,是能够得到相应保障的。
房产,是大部分人最贵重的资产,但这些财产,却可能遭受台风暴雨、火灾爆炸等各种损失。尽管所有人都认可房产以及相应保险的重要性,可现实却是中国很大部分人,都还不具备房屋保险的意识。
今年的8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其中,有关房屋保险的提法尤为引发关注。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险种,不仅社会公众对于房屋保险的概念较为模糊,认知度低,保险业内人士对于房屋保险的定义也有不同理解。
对于个人而言,一般对于房屋保险的认知,普遍理解为家财险,即保障范围涵盖火灾、燃气爆炸、入室盗窃、管道爆裂等。而家财险出险率相对较低,被保险人体验到的服务形式比较单一,感知度也不强。此外,由于缺少政策强制性,传统家财险客单价又普遍较低,很难快速形成规模,机构营销人员通常作为附加产品来卖,展业积极性不高。
在海外成熟市场,家财险作为财产险的一个常见险种,通常是非车领域最大的业务,是仅次于车险的第二大险种。
来自瑞士再保险集团旗下瑞再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的家财险占财产险市场的比例则分别为17.9%、15%、14.7%、8.9%、8.8%,5.7%。
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与住房相关保险的渗透率偏低。2023年,尽管我国的家财险增速达到了67%,但保费收入也才164亿。从保费占比看,仅占财产及意外险市场总体保费收入的1.1%。
2022年以来,各地陆续推出政府指导的城市定制普惠型家庭财产综合保险,也就是普惠家财险,这类保险以住房保障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具有保障全面、价格实惠、服务性强等显著特征,项目多采用“保险+服务”创新产品模式,并以“共保体”模式承保。
普惠家财险保险责任主要包含了三大方面:一是家庭财产保障,如火灾、燃气爆炸、入室盗窃、管道爆裂、电信诈骗损失补偿;二是家庭责任保障,如火灾爆炸三者责任、高空坠物责任、管道爆裂责任、宠物责任等;三是家庭意外保障,如用电意外、燃气意外、动物致害意外、火灾爆炸意外等意外风险。
但事实上,家财险只是涉及房屋保险的一小部分。从大的层面看,目前房屋保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偏政策性的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等;二是偏商业性质的综合家财险、责任险以及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险等。
相较于其他商业险种,我国房屋保险起步较早却发展缓慢,产品供给和保障力度明显不足。未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将进入存量时代,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意味着房屋保险有巨大发展空间。
房屋保险的核心是对房屋整体楼壳的日常体检检测,包括发生外墙脱落、倒塌、火灾等引发的相关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做出的保障房屋安全的保险安排,属于政府兜底行为。房屋保险保障的内容,主要就是保楼倒等这些极端风险,当中涉及人员疏散、临时安置,还有对危房的预防措施等等。
以往与房屋安全相关的保险主要是在工程层面上,比如房屋建筑工程缺陷保险,而近年来除了工程缺陷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说外卖小哥进小区电梯的负载率提高了,小区电瓶车增多了出现燃烧爆炸等等,对于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靠单纯的房屋维修还不足以解决,而通过保险化解风险可能就是一种创新之举。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房屋保险或主要依靠家财险和物业责任险,家财险可能会演变成服务型家财险,在保障传统家庭财险损失之余,增加增值服务;物业责任险强制化,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程度,比如把公共区域的维修纳入到保障范围中,解决公共区域维修资金的问题,由政府解决极低概率的巨灾救助问题,进行尾部风险兜底。
而房屋保险与家财险保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房屋保险主要是对公共部分和楼壳这一部分的保险保障,而家财险是对于居住在房屋里的人的伤害和对居民私有财产的保障。虽然居民自己购买的房子,私有楼壳部分的保障在两者中有一个小重合的部分,但这一部分保险责任的重叠是累加的,并不会浪费。
比如一户家里着火了,可能光房屋保险是无法理赔的,但如果整栋楼都着火了,造成房屋不适合居住了,这个时候就要启动房屋保险做整体的安排。
因此,单独一个房屋保险或者单独一个家财险都不能做到完全的保障,两者全部都要给到业主,才是全方位的防护和保障。可以说两者是紧密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房屋保险与家财险是一个互为补充的关系,两者需要贯通协同,才能做好整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居民房屋保障链条。
家,是每个人最坚强的后盾,而房子则是这个后盾中最坚实的基石、是底气、是安全感、是落寞时一处温暖的港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房子不仅仅是一处居住的空间,更是承载着梦想与未来的宝贵资产。我们愿意为它倾注所有的积蓄,甚至不惜承担长期的经济压力,只为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但家,有时也会迎来不速之客,可能是一次水管爆裂、一次台风、也可能是邻居家忘记关的燃气灶。
而房屋保险,就像是一把无形的保护伞,为我们的家园提供坚实的保障。此次深圳悦府二期爆燃事故给整个建筑行业敲响了警钟,但也不失为大力推行房屋保险的一种契机。以后,不管是普通住宅还是豪宅,只需支付一笔小小的保费,就能为我们价值百万甚至千万的房产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这不仅是对个人财产的负责,更是对家庭幸福的守护。
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