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缘起是,今天和室友谈到《怦然心动》。我给她们讲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室友们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们认为,这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不应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同理的还有《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为何这些情节俗套的书可以被称之为名著。她们开玩笑说,是不是因为这些书的单词简单,适合用来学英语,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顶上各大推荐书单。
张同学出身理工科,对英美文学的研究不算深入,但对此正好有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如今的各类新媒体,为迎合女性的口味,大力甚至过分地宣扬女性的精神独立和爱情自由。当然这论点本身没什么错。不仅是女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毕竟相对从前,如今的社会更加开放而包容,我们可以去选择各自更为喜欢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道路。
在这社会形势下,如果你不了解历史和作者生平,你读到《傲慢与偏见》就跟读到《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反应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个高富帅和一个家境相貌平平但灵魂有趣的姑娘在一起了嘛,就这还名著呢,我看网文也是这个套路。因为你所处的大环境下,不说是推崇,这一切是可以理解的。
但简奥斯汀则没那么幸运。
“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只有男性可以继承财产,而班纳特家的女儿们仅仅只能得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因此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
——《傲慢与偏见》
即使我们不了解历史,从小说所描绘的风土人情中,我们可隐约窥见当时的影子。那个时代的女性并不以接受教育为荣,最重要的事情,不过是找一个能够继承大笔财产的丈夫,从而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简·奥斯汀的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
1796年,20岁的简奥斯汀遇到勒弗罗伊。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然而就像很多俗套的故事一样,简奥斯汀的父亲希望能找到一个更有经济实力的女婿。勒弗罗伊家也希望儿子能借婚姻获得更好的前程。两人忍痛分手,在写给勒弗罗伊的信中,简奥斯汀写到:
如果爱情会摧毁一切,我宁可不爱。
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但简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并不是没有人向这位姑娘求婚,只是这位坚持自我的女性选择了忠于内心。她承受住了外界的巨大压力,将自己所有的对爱情的渴望与执著,写成了一本本不朽的著作。那些善良、真诚、勇敢、执著的女主人公们,仿佛就是简奥斯汀理想中的自己。
2013年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继英国皇家邮政专门发行邮票纪念之后,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简·奥斯汀的头像会被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向这位誉满全球的女作家致敬。
应该说特立独行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简奥斯汀做到了。她的作品享誉全球,的确得益于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手法,让我们更加了解那时候的英国平凡人的悲欢喜乐。但最重要的,是她在写她自己的内心,写她自由独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