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先生《癸丑(1913)日记》,特别是该年《二月日记》悉心读完后,我沉潜多日,以回味其中的深刻点,用来鉴照今日生活。
■ 来 谈
在1913年2月22日的《鲁迅日记》中,有“下午朱迪先、马幼舆、陈子英来谈,至晚幼舆先去,遂邀迪先、子英饭于广和居”一条。显然,这是朋友聚谈与聚餐了,与今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但我想,鲁迅先生的结交多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所以,要探究一下朱迪先、马幼舆、陈子英为怎样人士。查《鲁迅全集》第17卷(日记人物书刊注释)得知,三人与鲁迅均为浙江同乡,其中陈子英曾与鲁迅在日本一起学俄语,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同事;朱迪先、马幼舆1908年在日本曾与鲁迅同听章太炎讲学,回国后两人均曾在北大、北师大任教授,朱迪先是历史学家,马幼舆曾任北大、北师大国文系主任,与鲁迅一直保持深厚友情。
由此,我断定这样的朋友来谈是为“知识论场”和“思想聚汇”。时年,四位现代知识分子正值30-35岁的人生黄金时代,可以想见是多么的意气风发、惬意畅论啊!
作为个人,我尤其欣赏和喜欢这样的“知识论场”“思想聚汇”,视之为最快意生活与最美好人生时光。
■ 夜 风
在1913年2月的《鲁迅日记》中,计有6天记录了夜晚有风的景象,其中四天记写的是“夜风”,两天记写的是“夜大风”。
风,是什么呢?是天地变化之声。鲁迅先生在日记中记写“夜风”最多,因而是最敏感于天地变化。同时,不也意味着鲁迅先生最是敏锐于时代、社会的变迁吗?
夜风,谁人最为能够感知?当是思想家、作家的敏锐心灵。因为,夜晚是思想家、作家的最佳思想时空。思想家、作家的“思维风暴”最是发生在夜晚。夜晚是思想家、作家的“思想风景区”。
在此可以坦言的是,我所喜欢与敬佩的“夜风”,是“鲁迅思维”与“鲁迅思想”的夜风景色。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在夜晚也是分别有“眼动之风暴”——刷刷的手机屏幕,与“思想之风暴”——经典著作的深沉阅读并思想发现的。不过,这两者对于人的生活与人生的价值是大有不同的。